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评估方法
发布日期:2022-12-05 浏览次数:
一.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外部原因
(1)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正在逐渐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金融商品的价格也越来越市场化。受市场经济环境和金融管理模式不完善的影响,我国银行业逐渐暴露出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和其他缺陷。利润指标评估和银行间竞争的压力导致商业银行各级分行片面重视业务成果,削弱会计和监督功能,容易产生会计不合规的风险。
(2)银行会计管理体制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分级管理制度扩大了各级分支机构和部门作为业务实体的利益,并在利润指标中.在支付保证等压力下,会计核算往往被削弱.监督功能达到其目的,加上基层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据有利条件,容易造成风险和损失。
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内部原因
(1)会计监督内容和范围不完善导致的会计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正在规范会计业务运作.会计基础工作和有效防范柜台操作风险,在会计监督内容方面,往往更注重监督柜台会计业务的标准化和合法性,削弱和忽视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扭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务会计水平。此外,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独立性和审计水平有限,财务会计审计力度仍不足,部分问题无法有效控制。
(2)风险意识淡化
近年来,在案件和事故中,从现金收付.从金库管理到票据结算,涉及基层银行负责人与会计财务人员内外勾结作案的情况越来越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虽然这些违法案件中的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主观社会环境中赌博的热烈影响.股股热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但主要问题是银行内部管理松懈,就业不当。
(3)会计人员造成的会计风险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职业责任问题也是会计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不容忽视。目前,银行前台柜员流动性高,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此外,由于对业务了解不够深入,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固,风险防范与实际业务操作无法很好地整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无法识别.判断业务流程的风险点,风险意识无法深入意识。
二.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会计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风险管理人员利用直观的材料,依靠个人或团队的主观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对银行面临的各种会计风险进行评估。从会计风险的分类和特点可以看出,某些类型的风险难以量化,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会计风险损失数据,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类型会计风险的风险因素与风险频率和损失程度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目前,商业银行在会计风险管理中采用了更定性的评估方法,包括自我风险评估方法.关键风险指标法.记分卡法等主观风险评估方法。
三.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大集中的会计管理体系.管理三级会计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体系是集中统一领导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会计水平和部门会计过多,增加了会计风险。因此,在建立银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大集中.管理型”新的三级会计制度,即总行.区域会计中心.基层分行三级会计主体构成三级会计制度。
2.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立会计风险监督预警机制
(1)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基于新的会计准则,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经营发展情况,由监管部门制定的“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各条线、各岗位的操作规程构成。这些制度保证了正常运行的稳定发展,是我国银行业的宝贵财富。
(2)作为不同于制度的规范,深入开展会计风险文化建设文化主要体现在概念上.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文化一旦形成,与制度相比,其作用是长期的。.自觉有效。会计风险文化建设应以制度为基础.从技术和人三个方面来看,业务体系是保证业务发展的基础,技术控制是风险防控的中坚力量,责任感是保证业务合规的最终保障。
(3)建立全面的会计风险监督体系
首先,提前加强营业机构的加强.事件中控制的功能。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尽可能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完善客户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银企沟通机制。二是加强事后监督。从防范业务人员工作错误到有效控制银行风险,充分体现在防范业务风险上.确保资金安全的作用,实现从全面到网络监督到突出关键部位和关键业务)的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系统,开展全员操作风险识别,识别银行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三是加强分行会计部门的会计风险识别和评估功能。从当前日常会计管理业务操作流程的制定到各会计业务流程关键环节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注重风险控制的管理。
-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会计理论的影响
- 下一篇: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