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已从查错防弊发展成为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作,通过系统、标准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过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强大的监督功能,检查企业管理控制效果,验证部门管理和财务负责人是否有效履行委托经济责任职能,评价部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对下属单位的约束力,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通过事前预测检查、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调查,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对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有制约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揭示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维护企业经济秩序;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各方面和部门,采购、销售、项目、投融资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进行协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通过检查内部控制的实施,评估和控制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的优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员工作用。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及时、客观地向领导反馈下属单位或有关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意见,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充分发挥信息沟通的作用,达到改进和改进企业管理的目的。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了解不够。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有肤浅的理解,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限制了他们的权力和自由;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客观,没有权威的鉴定作用;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忽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导致内部审计的发展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2、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差。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立的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单位利益的限制,是服务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具。鉴于此,企业内部审计难以客观、公平、合理、合法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行为,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果服从长官的意愿,就不能有效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
 
3、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投资多样化,如并购、分配、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为了更好地服务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的这些经济行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样化,不仅要了解财务和审计知识,还要精通企业的相关业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已成为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我国绝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会计岗位转移过来的,知识面相对单一,缺乏与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部审计从凭证和账面上发现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4、内部审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和生产经营监督中。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不是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在审计销售收入时,往往会审查合同金额是否与客户付款金额相同,附件是否齐全,无论价格是否合理,都认为这是业务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另一个例子是,在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忽略了审计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根据股权法或成本法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进行了准确的会计核算。至于是否投资,投资回报是否合理,合作伙伴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