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日期:2025-11-18 浏览次数:次
目前我国企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许多中小企业忽视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建设,即使是大型企业也没有更合理、公认的可操作模式。这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3年有关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实际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由企业单位控制,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调度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由企业单位掌握。由于被审部门是内部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单位的一部分,客观上导致内部审计对企业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纪律执法程度直接受到企业单位领导的影响,工作质量直接受到企业单位领导的限制。
2、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仍相对落后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仍相对落后。与目前的财务人员相比,我们的审计人员在处理各种审计数据时还没有使用电算化技术,在分析和处理企业的财务状况时,仍然采用以前比较传统的审计方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清算盘点过程中过于简单,考虑不够全面。他们只是盲目地采用抽样调查的审计方法,而往往不考虑抽样以外的库存是否存在问题,这使得在很多情况下,真实误差远远超过抽样误差,导致审计数据不够真实,无法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
3、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法》规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特征。但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独立性要求差距较大,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同时设置,财务审计一体化不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企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单位利益的限制,难以客观、公正地对审计事项发表准确、公正的审计意见。即使少数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与纪律检查监督办公室合作,也只能监督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实施,难以实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起着“裁判员”和“运动员”的作用,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企业内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主体,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起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从实际情况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质量较低主要体现在:1)内部审计人员不注意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改进知识结构,缺乏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和技能;2)企业单位不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许多审计人员不再适应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3)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较老的财务从业人员,突出不合理的年龄结构;4)目前,许多企业单位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因素将成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