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对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5-11-01 浏览次数:

对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几点建议
(1)政府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发展
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化问题,单靠一两家企业的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会计问题可以看出,会计标准化问题不能孤立,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克服自身弱点,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标准化问题。近两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今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措施,反映了中小企业国家发展的战略决策。该法律试图从资本、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从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本法的实施将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本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服务部门应当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2)建立适合中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异。随着中小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理论界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的会计标准化。2001年9月,日内瓦中外专家重点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中国专家积极参与,开始设计和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预计明年将出台,使中小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会计工作。我认为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应考虑企业管理组织制度的设置,并与之保持一致。由于中小企业业务量较小,会计只能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一些中小企业交易类型有限,业务活动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应允许部分企业不设立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般为2-3人,指定一人担任财务主管,注意出纳、总账、审计、出纳、总账、明细账等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没有能力做会计工作的企业也可以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中小企业涉及面广,会计科目设置应考虑通用性;对独资合伙形式的中小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应考虑对会计制度的影响;企业财产和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设立交易账户进行核算;.为了解决中小企业难以取得合法凭证的问题,应适当放宽对凭证的认定,而不仅仅是将统一发票认定为唯一合法凭证。总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
(2)重要性原则要求提供重点信息。这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首先,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需求已成为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管理者的管理需求相统一。最后,银行贷款管理需求,但由于银行提供的贷款很少,需求相对较弱。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关注这些企业的税收需求和内部信息需求。我们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满足税收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以及如何适应小企业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满足这些需求就足够了。
(3)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成本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注重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提供特定数量和质量的会计信息的效益大于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时才有必要。不能提供一些对信息用户用处不大的信息,也不能提供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
(4)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操作的简单性。在会计报表的系统设计中,我们只需要编制简化的财务报表,只需要相对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避免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中国现有会计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报告的复杂性和难以理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未经培训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用户来说,结构复杂
(5)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符合国际惯例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制定制度时,应考虑中小企业的增长,中小企业将逐步发展成大企业,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仍与会计法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一致。同时,与国际会计实践相协调,只是对现有会计制度的简化和修订。
(3)加强外部监督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依靠企业自身的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外部监督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标准化。我国会计监督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督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社会监督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
国家监督中的财政部门首先要指导和督促中小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中小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较为完整的账簿制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认真处理。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以下工作:(一)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历,并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将受到处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作用。(3)未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取消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最后,财政部门要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制度。
税务机关还应改进核查方法,注重实质性核查,真正消除逃税企业,建立公平的税收环境,改善中小企业税务人员态度,建立税务代理制度,提高税务申报速度,减轻税务人员工作负担,全心全意开展核查工作。
我们还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直接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监督成本相对较高,监督有效性相对较差,容易造成腐败等社会问题。内部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作用,政府应改变监督模式,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等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当然,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但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只有通过内外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会计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