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发布日期:2025-10-21 浏览次数:次
建设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是从传统会计的有机体中形成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一个经济稳定增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具备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条件。
(1)控制环境污染的要求。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自然资源发展强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沙害每年损失540亿元。人们已经意识到沙尘暴的危害性。由于污染和过渡利用,资源正在枯竭。此外,固体废物污染和农药、化肥等化学品污染也非常严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有限的环保投资动摇了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人类不断受到大自然的猛烈报复。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生活质量不仅需要发展生产,更需要保护环境。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不能摆脱环境活动,客观上也需要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2)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根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精神,中国政府制定了21世纪议程,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指导文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初步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环境法律体系,制定和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环境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在税收政策上给予环保企业优惠。通过法律法规等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企业可以逐步认识到做好环境活动会计工作是有前途的,有真实的内容。可见,为了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
(3)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需要。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现有的会计信息体系对环境信息重视不够。根据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没有确认形成的一些环境资产。比如种植的绿色植物,绿化费用一般计入管理费用,没有资本化处理。而且由于缺乏维护管理,植物成活率低;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支出和收入没有单独反映,治理行为缺乏长期规划。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企业生态平衡的监督,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将对企业环境活动的会计数据和重要指标表示极大的兴趣。而且,由于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向投资国提供环境会计数据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是一个资源和人口大国。自1992年会计改革以来,会计法规体系基本符合国际惯例。虽然环境会计的基本标准尚未在世界上建立,但美国和日本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的具体实践,在不断与外国同行沟通的基础上,共同探索环境会计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的会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