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发布日期:2025-10-02 浏览次数:次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仅以某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建设项目为例,笔者就其成本核算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旨在拓宽思路,提高认识。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工程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收入确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更为重要。现列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
1、工程成本与期间成本之间的界限划分
工程投标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工程投标前的中介费用应计入中标工程费用。未使用或不需要设备的,应及时将折旧转入管理费用。
2、上一期成本与本期成本的界限划分问题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成本核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会计往往滞后,如年终奖金,影响当期成本。因此,企业应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本期成本在不同成本对象之间的界限划分
人、机、物的消耗应围绕工程项目清单进行分部分项,有利于正确计算不同项目的工程成本,便于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区分节约成本的原因。这就要求成本核算要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而不是教条核算。
4、费用分配问题
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成本补偿问题。成本核算必须按程序进行。间接成本分配无疑是成本核算的重点。例如,间接成本被收集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发生的现场费用,并按一定标准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辅助生产)、机械作业、工程施工等科目的成本分配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因此,在制定评估计划时应全面考虑,计划评估时不得用预算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5、其他相关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相关资产的计量影响成本核算,如资产减值、存货减值等,计入成本的存货相应减少;固定资产减值后,计入成本的折旧可相应减少。
二、期间费用补偿问题
预算成本包括部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不包括工程成本。因此,项目结算利润应足够大,以补偿管理费用,项目最终可以盈利。
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将所有成本法改为部分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但目前所有成本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显示了理解的重复性,如当时取消专项资金,欢呼,现在看来,专项资金也有很多好处,这是一个问题。所有成本法将企业管理费和销售费分配给产品,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内部报告中充分考虑这一点。
三、项目核算与年度决算
从理论上讲,建设项目的会计周期是项目的施工周期,但会计分期假设是会计的前提,成本核算应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和比例原则。在编制年度决算时,业主一般不确认12月份的结算量。在会计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需要预测(保守),相应的未完成施工和其他费用需要预测(充分),但在决算正式报告前可以确认,相应的预期项目需要调整。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后,根据《施工合同准则》的规定,收入确认的关键是正确计算项目的完成百分比,计算完成百分比的关键是合理预测合同总成本或仍需发生的成本,因此,合同成本的预测非常重要,只有合同成本的正确预测,才能在决算中适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为充分反映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利润表应增加本期和自开工以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工程成本表应增加自开工以来累计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