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工程招标工作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发布日期:2025-09-28 浏览次数:

一、工程招标工作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要了解成本控制在工程招标工作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内涵。“控制”的基本内涵是防止工程预算和决算过高,严重超出预期。但“控制”有其相对性,过高和过低的成本都是不合理的。成本过高增加了企业的压力,也存在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同样,如果成本太低,很可能涉及到施工质量,因为成本控制不仅涉及到资金投入,还与未来的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工程施工成本是原材料、劳动力、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选择优质原材料,聘请专业施工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可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成本控制也应防止不合理的低成本预算,其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如何确定优化的成本投资。特别是在招标工作中,通过设计方案分析更合理的成本预算,未来施工的实际成本将尽可能保持在预算范围内,整个项目将更加顺利。
 
二、工程招标工作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会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原材料是各种工程建设中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劳动力成本的变化相比,原材料价格变化风险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材料价格波动;自2011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非常明显。当投标价格确定时,一旦后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项目就会被动。招标期相对较低的价格不能避免后期价格风险的发生,价格预期不足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在招标工作中,招标人制定设计方案后,有降低价格的倾向,希望找到投标价格较低的承包商,这是成本控制的保证,但也会导致招标人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重视不足。
 
二是施工签证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在招标期间,各投标人根据工程要求制定的施工方案也会有所不同。部分投标人在设计上会增加施工环节,从而提高成本预算。部分单位成本预算不高,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签证问题,从而增加非预期成本。虽然施工与招标属于不同的环节,但招标阶段的成本控制对施工签证有着隐性的影响。对于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的单位,招标人很大程度上是从成本报价的角度进行筛选,后期成本增加的概率会比较高。招标人面临的施工经验和技术会有差异,部分投标人可以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部分施工环节的不足,从而在投标阶段改进后期施工工艺,这是避免成本变化的重要举措。
 
因此,招标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应从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以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
 
三是施工与监理合作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在招标阶段,招标人应选择监理单位负责今后的施工监理,选择方式不同。有的单位是基于长期合作,有的单位是基于特定的项目,有的单位是基于监理的品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建立监理单位,监理工作都很困难。比如施工单位会尽量减少质量自检,直接推给监理单位;原材料、施工工艺、质量问题在分包和分包过程中出现,但监理发现的问题很难系统解决。施工与监理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成本,但这些问题可以从合同约定的角度在招标阶段相应避免,这也是招标人经常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