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构建设计
发布日期:2025-09-23 浏览次数:次
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构建设计
要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首先要对成本会计课程乃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背景和就业前景进行研究论证,有效分析人才需求,研究成本会计课程对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并根据工作流程分解典型任务,总结常见就业岗位群对应的专业能力标准,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成本会计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本教材的设计思路。
(1)岗位职责调研分析
对成本会计专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成本会计专业能力的方向。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各企业成本会计人员涉及的岗位,分析各岗位,有效梳理各岗位应了解或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职责,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出发,根据融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等环节完成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为教材的编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审视和明确教学目标
在完成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后,有必要明确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本课程是基于制造成本法和相关理论,但本质上仍是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等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应用,为后续会计课程铺平了道路。因此,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初学者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各种会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学习使用方法、原则、概念、技能实际会计,处理一些基本的经济业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和划分学习任务(见表2)
在新教材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认知、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模拟培训等五项学习任务。
将生产认知放在基本准备部分,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生产术语,并带领学生到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
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模块作为五年制高职生从事成本会计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学习成本会计的关键内容。
在成本管理模块中,我们必须掌握与上述成本会计内容密切相关的原则,但与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不重复,并考虑对成本报表的分析。由于成本管理模块的内容相对困难,一般学生毕业时从事更多的成本会计岗位,不会涉及太多的模块内容,可以稍微说一下。
(四)丰富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还要激发学生在接受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会计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利用课件制作、动画设计、微课录制等多媒体应用软件进行教学。这些现代信息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不仅可以使会计理论知识的解释更加生动,计算过程总结更加清晰,数据来源更加清晰,会计处理更加直观,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甚至在工作后学习。此外,还可以利用课程网站、学习空间、教师空间,极大地帮助教学双方直接沟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