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从理论上讲,整个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成本(期间成本)分摊,二是资金转移定价(FTP)与内部服务转移定价,三是预算损失和风险资本分摊,如何确认收入和成本构成上述三种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收入和成本确认原则
经营良好的管理会计制度应遵循收入确认的原则,业务或交易的收入由承担和管理业务或交易风险的责任中心享有;在业务或交易经营过程中,提供相应服务的责任中心可以通过内部成本转移从收入方获得合理的补偿;收入不应在不同的责任中心之间重复计算,但可以从不同的分析纬度来衡量。
同时,系统对责任中心成本所有权的原则是责任中心对其责任范围内的可控成本负责;为维持整个银行管理业务的正常运行,只承担管理责任,为业务或交易提供支持服务的责任中心应按照综合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成本分摊,在最终分析层面反映所有期间成本;责任成本(可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应分类显示,为不同用途提供不同的辅助决策信息;独家服务成本或双方认可的内部转移成本应纳入责任中心。
(2)成本分摊方法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摊不同于一般制造企业。从SAP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责任中心之间的成本分摊(以下简称CO分摊),二是责任中心与成本分析对象(如客户、机构、产品等)的分摊(以下简称PA分摊)。
对于CO共享,从成本中心类型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所有成本中心分为业务管理中心(如行长办公室、行政部等)。、业务支持中心(如人事部、财务部等)和业务服务中心(如清算中心、市场营销管理部门),按总分行两级划分。分行按经营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三条基本线划分。业务管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业务服务中心的期间费用按一定的成本分摊标准(如人数、责任中心数量等)进行分摊。)。CO分摊后,最终结果是所有期间费用都收集到各营销和业务责任中心。在分摊过程中,总行和分行业务管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和部分业务服务中心的期间费用将分类反映,以区分当前各营销和业务责任中心的直接可控费用。
此外,对于运营部门等业务支持中心,首席运营官借鉴了运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采用了按照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各自的业务量乘以单一业务成本作为分摊标准的分摊方式,将全行运营部门的期间费用分摊给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两条线。这样,运营部责任中心就可以作为内部衡量的利润中心来评价和分析运营效率和绩效。
对于PA分摊,在各营销和业务责任中心收集成本后,根据其服务的产品和客户的不同,将最终成本分摊给各自线路的客户和产品。PA分摊是基于单笔交易的。成本分类后,PA分摊标准根据成本类型和业务线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单个账户的平均余额或账户数量而不同。PA分摊完成后,形成最终的利润分析信息结构。该信息结构不仅包括客户、产品、机构、线路、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基本纬度信息,还包括利息收入(支出)、FTP成本(收益)、中间业务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预期损失、风险资本等所需的计算结果。对这些信息结构的组合分析可以生成最终所需的各种盈利能力分析报告。
(3)资金转移定价
资金转移定价(Fund Transfer Pricing,即FTP)是基于金融市场资本供求关系确定的内部资本机会利率,通过利用内部利率将资本利率风险和不匹配损益集中在特殊利率管理部门,同时衡量资本筹集部门的机会收益和资本使用部门的机会成本。FTP的确定取决于收益率曲线的建立。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中,根据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一年以下)和国债利率(一年以上)建立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根据货币市场利率(如LIBOR)建立外币收益率曲线、SIBOR等。)和SWAP中长期利率的市场利率曲线拟合构建。
根据各种产品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不同的产品在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FTP.例如,对定期存款、短期贷款等产品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相对稳定的产品采用期限匹配方法;对垫款、逾期贷款等期限短、不稳定的产品采用移动平均方法;对存储准备金、信贷资产买断等没有适当市场利率参考的产品采用固定边际法;对各类活期存款采用混合利率法等。(例如,活期存款的机会收入可以是10%1年期、20%6个月期、30%3个月期、40%一个月期等不同期限的利率加权计算确定)。
应该指出的是,基于FTP计算的各种存款和贷款的利差贡献是基于机会贡献(或成本)计算的收入。作为一种客观反映资本成本的衡量机制,不应进行过多的人工调整(如调整收益率曲线、根据不同地区确定不同的收益率曲线或FTP利率等),以避免信息扭曲。如果要与绩效评价或激励机制相结合,可以更合理地确定不同业务或产品的利差贡献。
(四)预期损失和风险资本计算
预期损失计算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避免利润波动、人为干扰严重、损失确认滞后、计提标准简化等缺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主要借鉴BASELII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路,参考国外商业银行不同信用评级客户的违约概率。
其基本模型(以贷款为例)为:
LLP=PD×LGD×EAD/N
其中:LLP是按月计算的单笔贷款预期损失金额;
EAD是按月计算的单笔贷款日均余额;
PD计算月末客户信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
LGD是违约时信用风险暴露的损失程度,由单笔贷款的担保方式和抵押品的价值决定;
N为分摊期,按12个月计算。
对于资本分摊,考虑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操作风险资本的计算是指BASELII的标准法,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属性,根据业务线的收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12)%~18%之间的)计算。对于市场风险,主要针对交易账簿的银行业务,其风险资本计算直接与SAP市场风险管理模块集成,计算该模块的市场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直接传入PA并经过简单计算后得到。
对于信用风险,风险资本计算主要借鉴BASELII标准法的基本思路,用客户内部信用评级代替外部信用评级。同时,参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2月公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确定。其基本计算模型如下:
(1)风险缓释工具所涵盖的风险加权资产:
A=风险缓释工具的价值×风险缓释工具的风险权重
(2)无风险缓释工具覆盖的风险加权资产:
B=[合同贷款金额-风险缓释工具价值-专项准备]×客户信用评级对应的风险权重
(3)信用风险资本:
EC=(A+B)×CAR
其中:CAR是资本充足率比,根据全行管理目标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