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财务的新要求
发布日期:2025-07-27 浏览次数:次
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服务水平。
1.对高校财务的新要求
1.1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高校应在认真贯彻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经营实践,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形成适合学校情况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建立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总结管理会计工具,包括本量利分析法、变更成本法、预测决策分析方法、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促进适应高校财务状况的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
1.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高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中的实际应用。在高校业务实践中使用管理会计时,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原则和相关财政政策,还要全面了解高校业务管理知识。会计人员应将传统财务会计知识与新兴管理会计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具有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积极收集和整理各种财务数据;另一方面,整合管理会计方法,设置合理参数,及时反馈经济信息,协助学校领导及时制定高校业务前期规划和控制。
1.3开发高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系统
高校在运用管理会计实施财务管理时,应以信息手段为支撑,开发适用于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与财务活动的有效整合,有效发挥管理会计功能。开发研究的信息系统应具有信息集成、成本控制、效益分析、绩效考核、风险防范和信息性能的功能。通过采取具体技术手段,结合高校理论成果,全面贯彻资产负债与成本管理相结合、责任认定可控原则、责任中心责任人绩效原则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人绩效原则,借助会计软件公司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开发面向高校财务的信息系统。
2.参照意见,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2.1高校领导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
受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高校财务部门职能有限,财务人员的工作一般仅限于成本记录、凭证录入等基本工作。对于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问题,一般参照以往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业务处理,导致业务把握不准确、财务信息不及时、分析依据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高校领导不完全是财务领域的专家。在高校管理中,他们往往重视教学和科研,而忽视行政管理,其中财务忽视最为突出。学校领导通常忙于业务,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财务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面对会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时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
遇到专业财务数据更难。高校领导对财务信息不敏感,必然会削弱管理会计的作用。
2.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受到高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专业素质、理解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影响。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学科的综合知识。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很多会计人员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对重大成本项目和可塑性高的成本项目的分析控制能力尤为薄弱。此外,由于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相对稳定,很多会计人员贪图安逸,忽视了自身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导致业务水平无法与时俱进,不利于新兴管理会计的发展。
2.3高校现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现状
首先,高校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设计滞后,未能很好地满足管理会计的需要。整个会计过程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各子系统之间没有信息集成,使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发挥预指导作用,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其次,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管理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众多,但由于缺乏数据集成,数据重复输入和混乱传输现象严重。第三,目前高校大多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披露会计信息,高校无法通过单一报表对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做出相应的决策。对会计信息内涵的研究往往不重视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因此无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此外,高校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在财务部运行,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沟通不畅,协调困难,未能实现信息共享,难以发挥协同管理的作用。最后,在不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流程设计环境下,由于财务软件种类和操作环境的不同,高校会计管理软件无法实现信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