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的会计方法

发布日期:2025-06-29 浏览次数: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的会计方法
 
(一)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产品价格,在消除产品目标利润后确定产品目标成本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具体的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降低产品的周期成本,然后不断细化和创新产品技术,以降低产品成本,实现对产品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
 
例如,企业生产的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3万元/件,企业提前设定的产品利润为5000元/件,A产品的目标成本为:3万元-5000元=2.5万元。在使用目标成本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会计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市场调查,详细了解客户的相关需求,确定产品的特点和属性,准确定位产品的价格,充分占据市场优势。
 
二是根据企业年初预算,准确计算企业目标利润,然后去除产品目标利润,计算产品目标成本。
 
第三,设计产品,并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如果产品成本较高,则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来改进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努力将产品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四是投产后,有效分解产品目标成本,将目标落实到人身上,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产品工艺,尽可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价值。
 
(二)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目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分析计算成本差异,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控制产品成本。标准成本法包括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析、直接材料差异分析、固定制造成本分析、变化制造成本分析等。
 
例如,A企业生产某一产品时,消耗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元,标准数量为4元。企业生产500件产品时,实际材料采购价格为4.5元,每件产品消耗的材料数量为5件。然后:
 
直接材料数量差=4×(500×5-500 ×4)=2000元;
 
直接材料价差=500×5×(4.5-4) =1250元;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材料采购价格偏高,材料消耗量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
 
标准成本法广泛应用于早期管理会计中。通常,企业在年初制定产品成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实际成本节约和超支的标尺。该方法适用于生产品种较少、数量较大的企业。
 
(3)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是指通过边际分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产成本最低化。即企业利用生产中的各种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企业物力、人力、财力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