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发布日期:2025-06-26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迫切要求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本文计划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方面探讨制约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管理与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对事业单位适应财政改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管理会计思维、技术和方法的支持。管理会计通过收集、总结、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对预算编制、实施、监督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纠正预算中的偏差,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
管理会计预测和决策使用的相关信息是基于财务数据,直接利用或再处理财务会计获得的数据信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必然会加强财务会计水平的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规范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整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快速为单位领导和决策层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环节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管理会计实践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
1.缺乏应用管理制度
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财务会计,充分整合单位财务和业务活动管理会计不适用,使管理会计实践仍处于自发状态,单位完全自由或不做工作,没有监管部门或其他外部行政机构提出特殊要求,更不用说法律强制性了。同时,公共机构没有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和科学的指导制度,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依靠财政部的行政命令,各部门被动应对,缺乏应用和研究的主动性。
2.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差
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认可度低,工作强度大,人才流失严重,财务人员不足,没有精力关注会计事务的管理。现有财务人员坚持财务部门的会计处理,即使财务人员充足,也不具备管理会计所需的综合能力。
3.内部管理基础薄弱
公共机构预算管理意识缺乏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本单位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未动员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和实施。财务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会计、报告等事后处理环节,对事前、事后经济活动关注不足。公共机构依靠财政拨款以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资产,不需要成本核算,资产的使用不需要折旧,往往忽视其管理的重要性,需要考虑资产信息的真实性。
三、结论
本文阐述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管理会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效性的原因,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建立了相互合作、价值沟通的平台,完善了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