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国民间投资缓慢的原因

发布日期:2025-05-09 浏览次数:

所谓民间投资,是指从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扣除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部分,包括合资、股份制、集体投资、个人投资、私营投资等经济类型。民间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振兴经济,我国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投资发展迅速。然而,近两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民间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变化不大。虽然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并没有发挥明显作用。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激活我国民间投资非常重要。
 
1.中国民间投资缓慢的原因
 
1.1民间投资增长比例下降的经济原因
 
1.1.1.就资本边际产出而言,其价值正在下降。这里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规模,另一个是技术。一般来说,企业需要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享受早期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收益,即获得规模收益。然而,非国有经济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投资者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国家对其进入行业的限制,其发展壮大受到很大限制。影响资本边际产出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水平,即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国有经济技术起点低,资本获取困难,缺乏高质量人力资源,企业技术水平落后。
 
1.1.2.非国有经济存在较高的资本获取壁垒,资本成本不断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国家对非国有经济的政策支持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滞后,形成了非国有经济信贷规模的超额扩张和高比例的债务经营。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国有经济融资困难日益突出。虽然银行贷款的名义利率与国有企业相同,但由于贷款困难,企业需要游说获得贷款,相关公共费用使实际融资成本迅速上升。
 
1.2政策限制的原因
 
1.2.1.投资障碍政策。目前,民间资本存在行业进入障碍。金融保险、城市基础设施、通信、石油开发教育、汽车、公共交通等服务领域、环境保护、公共工程等利润高、效益长期稳定的基础产业,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较强,或基本禁止。
 
1.2.2.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非国有企业的信贷更加困难。扩张的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私人投资的活力。
 
1.3制度、制度制约原因
 
1.3.1.在企业制度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身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1.3.在投资体系方面,在长期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投资体系极大地限制了私人投资的范围。
 
1.4投资环境限制原因
 
这里提到的投资环境主要是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等。就法律环境而言,私人投资缺乏相关的法律保护。在政策环境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歧视私人投资,人为增加私营企业的收费负担。此外,私人投资信息也不畅通。
 
1.5概念制约的原因
 
一是储蓄意识强,投资意识淡薄。二是保守经营意识强,风险意识淡薄。三是小企业意识强,规模意识淡薄。
 
2. 加快民间投资对策
 
2.1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
 
2.1.1.转变商业银行观念,重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银行应当提倡公平信贷,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2.1.2.积极支持中小型银行的发展,改善间接融资条件。政府和金融部门应当给予中小型银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增加对私营企业的信贷。
 
2.1.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2.1.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改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条件。
 
2.1.5.成立风险投资公司。
 
2.2实行公平市场准入原则,放宽民间投资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逐渐享受国民待遇,加强国内发展,给予民间投资同等的国民待遇,拓宽融资领域。
 
2.3改善民间投资的投资环境
 
2.3.1、应当尽快通过正式立法,明确规定私人财产和私营经济的权益,依法严格保护。
 
2.3.2.要改善政策环境,清理和调查各种不利于民间投资的限制性和歧视性政策,制止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
 
2.3.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完善民间投资单位服务。
 
2.4建立支持民间投资的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为民间投资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健全民间投资社会保障体系,将个体民营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专业人员引进、就业、职称评定等问题;放宽城镇民间投资者条件,尽快制定民间投资企业人员出境、参加投资贸易博览会、办理进出口权等相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