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发布日期:2025-04-27 浏览次数:

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通过家庭管理、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私营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体系,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短期经营行为、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被市场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人%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者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中小企业逃避银行债务和长期抵押贷款,其信用水平并不高。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信心,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意见》指出,逐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此精神的指导下,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董事会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虽然中小企业董事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它不会成为数千万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一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指出,发展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计划只能部分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占据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地位。然而,由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难以成为高收益、高增长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没有太大帮助。
3.国有银行惜贷严重。
可以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国有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珍惜贷款的原因。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借款人具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所有关于借款人的信息,或者收集和识别这些信息需要巨大的成本。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个别企业需要资金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领域,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可能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中小企业不愿根据银行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须大规模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导致银行贷款成本和监管成本上升。由于缺乏足够的中小企业客户风险信息,银行无法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此外,由于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的差异,以及银行对规模效应的追求,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资本需求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工作始于1998年。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建立了360多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省、市信用担保制度和商业担保机构覆盖约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个城市,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0多亿元。我国的担保制度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体,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干预较少。政策性担保机构不需要自负盈亏,追求社会效益,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使担保成为福利。当银行考虑到补偿金额过大或集中补偿时,担保机构无法补偿,但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此外,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贷抵押折扣率过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品少,但现行金融体系对信用抵押品的折扣率规定过高,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