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层面的风险

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次数: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层面的风险
 
1.财务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中最典型的特点是财务风险,资金流短缺和高负债率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融资平台自身资本不足,负债率高,导致财务风险高,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和信用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高。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种类繁多。以某市A区为例,融资平台公司有直属政府、行业和园区。然而,通过实际研究发现,这些平台公司的管理相对松散,投资责任主体和融资决策主体不明确,投融资活动效率、效果和信息透明度不够,融资规模缺乏有效规划和规划,平台公司信贷资金调度困难混乱,政府监管漏洞多,最终导致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均高于80%。融资平台在注册过程中逃避资本。自有资本不足和高负债率已成为平台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财务风险的根源。2013年,审计署对中国进行了7次审计在170家融资平台公司的审计过程中,发现15%的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总金额为2 441.5亿元,主要包括注册资本不到位、非法注资、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等重大问题。
 
2.行业风险。一般来说,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开发、城市公路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改造、园区项目等行业,偿还的主要支持是土地的增值和转让。也就是说,融资平台的债务偿还不取决于项目的现金流收入,而取决于土地经营收入。可以推断,地方财政资源受土地财政影响,当土地价格上涨时,地方财政资源将大大提高;相反,如果经济低迷,土地价格下降,地方财政资源将大大削弱,甚至造成系统和工业风险。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只依靠土地收入偿还本息资金不是长期计划,因为地方土地数量有限,价格也受市场影响,不确定性大,特别是在土地市场低迷时,平台公司偿付能力大大降低,区县融资平台表现更好,一是区县土地价值不高;二是土地出让收入比例低,平台债务偿还贡献小,A区现状是土地出让收入分享不足以补偿拆迁成本。
 
根据审计署对我国4省17个城市偿债审计的比较结果,2012年这些省市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较2010年有所下降,比例为8.82%。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偿还本息总额是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A区政府融资平台大多是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空壳公司,只作为融资工具,融入的资金全部交给政府。当然,债务的偿还只能依靠政府注入土地出让收入的财政补贴收入。
 
3.滞后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其中,中长期债务占比较高,导致部分项目依靠贷款偿还本息,进而掩盖了其真实的项目资产质量。未来还款时间相对密集,还款压力相对较大,风险暴露时间滞后,甚至难以避免。股票债务也会使人们错误估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目前,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需要借新债偿还旧债的贷款资金占贷款资金总额的20%。国家发改委表示,近年来是我国近年来发行债券的高峰期,预计将有1家国家发改委正在对企业债券风险进行调查,要求投融资平台公司按照约定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切实防范投融资平台公司违约风险、财务风险和金融风险。
 
4.债务后分摊的风险。地方债务隐患不仅源于偿债能力不足,还源于债务后分摊的风险。鉴于借款利率低的因素,融资平台一般在投资前将土地经营收入充入资本,不急于偿还债务,甚至出现借款政府任期与债务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即借款政府出售项目周边所有土地,但还款政府没有土地出售,容易出现债务后分摊的风险。以县级城市投资公司为例,融资平台的债务大部分主要依靠政策性银行,利率低,贷款周期一般为6―在过去的10年里,偿债率远低于4%,因此出现了现任政府借款并享有土地增值收入的现象,但五年后继任政府将承担现任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