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概况
发布日期:2025-01-14 浏览次数:次
一、问题的引入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影响经济结构的投资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投资在经济空间中的结合和分配模式,其适当的结合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探索优化的投资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山西省来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良性的发展趋势,但与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如果山西省经济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优化其投资结构。
二、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概况
近年来,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上升趋势。2012年至2014年,山西省全社会投资1502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2.4%,其中城镇投资1.3714万亿元,农村投资130亿元,各占山西省总投资的91.3%和8.7%。与全国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24.7%,比山西省高8个百分点。山西省农村投资总额较低,总投资不如城市投资。
2012年以来,山西省融资渠道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筹资金13017.44亿元,年均增长22.5%;利用外资189.378亿元,年均增长9.6%;国内贷款3515.043亿元,年均增长21.8%;国家预算资金1335.493,年均增长35%。私人投资的比例逐年增加,在一些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融资渠道单一,投资总量少,投资效率低。
三、山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问题分析
首先,从主体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投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189亿元,国有经济投资仍处于投资主体的主导地位,占45%以上,投资主体单一。山西省利用外商投资、个人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投资比例小,增长不大。这些数据表明,山西省投资主体结构仍需调整和完善。
其次,从供给结构来看,2010年以来,在国家实施大型项目战略的推动下,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长,投资已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山西省国家预算投资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国家在实施山西转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大了对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国内贷款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逐步规范信贷体系,提高贷款门槛,山西省位于中部地区,经济不发达,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部分商业银行不敢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融资渠道,限制了经济发展。2010~2014年,利用外资的比例也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招商引资的优势难以发挥。此外,自筹资金占60%以上,主要来自山西省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各主管部门自筹资金、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
从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基本保持在2%~4%,占比相对较低,第二产业保持在40%~55%,占比略有下降,第三产业保持在40%~50%。由此可见,三大产业投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城乡投资不协调,山西省农村投资不足,将限制农村经济发展。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最后,从固定资产投资率来看,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于全国,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保持在45%~55%,比例相对较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50%~70%。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严重制约山西省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