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发布日期:2024-12-27 浏览次数:

1.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大学基金会本身规模小,资金有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大学基金会难以多元化投资的主要原因。然而,大学基金会仍然可以参照中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风险厌恶基金的运作,通过专业团队设计合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基金会投资要实现资本增值,确保资金安全,不仅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还要尝试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实现收益。如投资于信用评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国际债券、实物资产、股票、私募股权等。浙江大学朱克真教育基金会将三分之一的资金通过校内银行投资于债券投资和一级证券市场,年收入可达10%左右。部分资金投资校友企业获得稳定收益,设立海外基金会和专项基金会,不断吸引捐赠增值。通过投资于多元化的证券产品,可以合理规避风险,实现更高的回报。
 
2.制定资本运作的长期目标,实现资本增值
 
基金会在运营资金的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投资目标,同时建立比例基准。长期投资目标的制定有助于高校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合理应对,有利于基金会在长期投资目标的指导下,设计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采用正确的投资方式实现具体的投资目标,实现基金会的稳步增长。国外高校基金会普遍设定投资目标来管理基金会。例如,多伦多大学基金会的收入目标是除去投资成本和通货膨胀的4%外,2009-2010年基金回报率分别为14.7%、9.9%,表现出色。科学合理的长期投资目标可以调动高校基金会的市场运作积极性,指导具体的投资组合设计,使投资过程更加科学,实现更高的回报。
 
3.结束语
 
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高校资金筹集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基金会应不断加强基金管理,实现“投资增值再投资”的良好发展模式[3]。在筹资方面,要继续重视校友捐赠。在加强与校友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市场化经营模式,提高基金会的品牌效应,吸引外国捐赠;同时,以客户为导向,开展劝导工作,积极寻求捐赠;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融资方式,引入众筹吸收大量小额捐赠;在投资和风险控制方面,通过专业团队实现科学管理,完善投资决策机制,控制风险;开展多元化投资,在一定风险水平下实现更高的回报;制定合理的长期投资目标,指导具体投资目标的实现,随时解决投资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捐赠收入,通过科学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实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