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财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发布日期:2024-05-24 浏览次数:

财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征地拆迁。与水电建设项目的“点”封闭管理模式相比,铁路建设项目是一条开放的“线”。施工企业全面负责协调铁路建设项目正线以外的征地工作。征地拆迁政策性强,形势复杂多变,沟通协调难度大,工作量大。征地拆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征地补偿、拆迁补偿、征地、“三电”①搬迁改造、建筑物拆迁手续费、土地勘界费等。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付款金额大。公司承包的建设项目从开工到2009年6月,支付给地方政府的征地拆迁补偿占项目流出资金总额的7.1%,为1393.4万元,其中预付款总额达到800多万元,占支付(征地拆迁补偿)总额的57.4%。这些预付款不仅增加了财务成本,而且使资金周转更加困难;而且增加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因为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和行业惯例,这部分资金由建设单位垫付。
 
二是相关会计处理。根据铁路施工要求,施工企业将向当地政府支付一定数额的“复垦保证金”,以征用临时用地。支付的“复垦保证金”需要在往来账户中核算。理论上,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将耕地退回,地方政府将“复垦保证金”退回建设企业。但实际上,“复垦保证金”无法收回,因为:一是建设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土地复垦合同》对时间和技术标准要求严格,难以满足;二是一般情况下,资金支付给地方国土资源局,工程竣工时“无影无踪”。
 
第三,原始凭证的问题。地方政府支付的补偿很多,从几十元到几百万不等,收款人没有规范的文件。为了使会计规范合理,应尽可能按制度进行。因此,公司H高铁项目部自制了《无发票费用报销单》,标明了日期、费用项目、金额、经办人、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等因素。同时,经办人应按要求自行提交《支付申请报告》、《支付协议书》、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
 
2、外部成本问题。外部成本是指除建设项目本身成本外的成本。铁路建设项目前线长,点多,成本范围大,金额大,品种多。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首先是政府成本。目前,政府行政力量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济行为中不可避免地与地方政府接触和打交道。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后,制定与建设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是政府行为,公司必须遵守。一些地方政府将实施地方保护主义,这实际上增加了外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难度,增加了工程项目的间接成本。
 
二是社会成本。一般来说,承担工程建设的单位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不进行工程的生产经营,社会因素往往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干扰。例如,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干预和限制;吃、拿、卡、要;各种名称的捐赠和支持;各种属性的检查和评价,以及当地村民的干扰,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外部成本不仅会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安全、进展、质量和声誉。H高速铁路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沿线政府和当地居民对高速铁路建设“期待已久”,希望在这个难得的机会中分享“份额”。据统计,H高速铁路沿线地方市政府设立了“支持H铁路建设办公室”,简称“支持铁路办公室”,但用国家审计署人员的话说,它被称为“啃铁路办公室”。
 
3、财务和资本管理。在经济活动中,资金自始至终都是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值得高度关注。这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这可以在铁路建设中明显体现,也可以概括为“三高”,即高额存款、高额贷款、高额(财务)费用。
 
在H高铁项目中,截至2009年6月,公司承建的高铁项目实际产值为24,471.94万元,累计流入资金21,225.02万元,累计流出资金20,785.03万元,贷款总额4000万元。
 
据统计,流入资金总额占总产值的86.7%,流出资金总额占完成总值的84.9%;月平均流入资金、流出资金和余额分别为127.9万元、1202.1万元和880.1万元。资金收支的特点是循环快,进出大,起起落落,反映了财务风险大、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增加了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资金管理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制度监督不到位。单位设立了监管部门,制定了方法、规章制度,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造成资金流入与控制脱节等不利后果,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二,资金的使用是随意的。缺乏对流动资金使用的充分考虑,对预算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控制,对大量资金的使用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导致一些资金的使用无视结束。有时,我们只能依靠“恶意”拖欠材料和分包结算来维持生产经营,这使得不那么宽松的资本状况更糟。
 
第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问题。对于许多建筑企业来说,会计人员的单一知识结构是一个更常见的问题。例如,缺乏工程项目合同、技术等知识,项目领导对财务、会计相关知识了解不多,促使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结果是“财务管理跟随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跟随领导意志”,财务监督有时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