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存在问题

发布日期:2024-05-12 浏览次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高校财务工作都实现了电算化管理。因此,高校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再是单一的报销或收费,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更好地参与高校的发展决策。因此,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质量,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能力,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存在问题
 
1.知识结构老化,综合业务能力低
 
目前,许多高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一般局限于传统的旧思想、传统的旧方法,缺乏继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特别是对新颁布的各种高校财务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化缺乏学习和研究兴趣。在日常工作中,部分高校财务人员长期固定在岗位上,缺乏独立、完整的全业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经验,只本着“不成功,但无”的保守思想,追求完成工作内容,满足现状,缺乏终身学习理念;部分高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强,但沟通协调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协调师生与各部门的关系,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2.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
 
在各类高校财务法律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的前提下,部分高校财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薄弱,不能努力学习有关财务法律法规,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日常工作中,部分高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强,但不注重提高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差,部分高校财务人员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腐败,给高校造成严重损失;甚至部分高校财务人员不坚持工作原则,在财务业务审查监督环节,面对“人类卡”不能坚决拒绝。
 
3.急需提高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优质的财务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应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但目前由于高校没有专门的机制、机构或团队,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进行评分和评价,导致部分高校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部分高校财务人员甚至无法纠正自己的思想和地位,看到熟人和领导做事,热情周到;见到普通师生,态度冷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高校财务人员处于被动服务状态,缺乏积极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4.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近年来,高校财务队伍不断扩大,但由于高校尚未建立一定的财务考核和激励制度,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无法得到客观公正的考核,因此缺乏晋升和学习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没有相应的工作鼓励,工作热情难以提高,所以对于普通高校财务人员通常满足于现状,只要不是大遗漏,待遇可以工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高校财务人员学习主动性不足,主动性不高,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将极大地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