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发布日期:2024-04-28 浏览次数: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提高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缺乏风险意识是医院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层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意识,通过风险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医院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观,引导其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最终形成全体员工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财务部是医院财务风险防治的重要部门。参与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更好地了解医院经济行为中的风险,为管理决策制定风险计划。其他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实现财务风险控制。
 
(2)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医院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及时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医院可单独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配备相应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其次,医院应建立管理控制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加强岗位限制、授权许可、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医院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权利、责任和权利关系,合理设置岗位,各岗位保持相互制衡,各人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重大事项应当按照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审查,任何人不得擅自越权或者变更集体决策。定期检查医院资产,确保账实一致。高度重视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方案办事,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客观公正地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事项,迅速将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风险和薄弱环节反馈给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3)加强对医院信用风险的控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债务管理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但医院应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医院陷入财务困境。医院信用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贷款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民主决策程序,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和医院具体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和贷款金额,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协议和措施,防范财务风险。二是建立医院贷款政府监督体系,加强医院贷款管理,明确还款责任,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建立医院债务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贷款风险监控。第四,将贷款管理纳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科学高效地使用信贷资金,避免财务风险。
 
(4)加强资本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医院获得资金后,必须投入使用,以期在未来获得报酬,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的投资活动是医院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投资占用大量资金,投资失败会给医院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医院投资管理。一方面,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分析投资目标、投资总额、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和收益等投资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仔细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适当控制医院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的严格要求。项目启动后,开始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评价投资效果,及时解决问题,制定调整措施,尽可能在萌芽期解决财务风险,防止风险损失。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大大提高投资项目的提出和管理水平,更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
 
(5)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素质低、风险意识淡薄是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医院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增强对财务风险危害性和风险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理念,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问题。经过培训,会计人员可以系统地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具备识别、监控、评估和处理财务风险的能力。当他们遇到风险问题时,他们可以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来处理。同时,医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奖金挂钩,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确保医院经济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此外,会计人员要多关注我国医改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医院财务管理策略,增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避免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