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发布日期:2024-04-27 浏览次数:次
自1999年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我国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大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文件的颁布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依据。2005年,国发[2005]5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职业教育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此后,职业院校围绕就业和服务两大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其工作重点逐渐从规模扩大到内涵建设和教学水平;2014年,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再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连接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桥梁。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将财务管理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科院校开始设立这个专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个专业的设立相对较晚。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134所高职院校(含本科院校二级学院)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由于高职院校设立本专业的时间相对较短,在专业定位、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困惑和争议。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根据我们对陕西省部分用人公司、人才交流市场、高校财务管理教师、企业会计、财务主管、企业总经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初出校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层工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在各类中小企业、金融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针对这一就业需求,有必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情况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重新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
1. 财务管理专业专业人员分析专业专业人员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对各类公司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招聘条件的抽样调查,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数据见表1。
通过对表1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学历方面,教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股份制公司等用人公司都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很多单位在用人时都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只有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文凭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的附带条件必须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但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的单位和企业注重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40%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
以上是用人单位对金融人才质量的相应要求。从数量上看,我国从事金融管理的专业人员约有1500万人,其中约有20%分布在教学科研机构、金融企业、股份制公司、中介机构等,约80%分布在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可以说,这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是消费金融人才最大的市场。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企业需要计算成本、成本和利润。他们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但对教育的要求较低。
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类中小企业、金融保险机构、公司等。我们收回的145份问卷中,有120份是企业调查问卷,占样本数的82.76%。根据企业调查问卷的就业方向答案,中小企业答案99份,占82.5%; 11份回答是会计事务所占9.17%;6个答案是保险公司,占5%;四个答案是房地产,占3.33%。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规模小,但数量众多。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通常需要管理和技术人才。与大型企业和上市企业相比,由于中小企业经济事项相对简单,发展空间有限,决定不能长期大规模吸引本科或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中选拔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发展其特色教育、保证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这种就业定位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各级人才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