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粗放的几种表现

发布日期:2024-04-08 浏览次数: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事业的载体,其财务管理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市场管理因素逐渐渗透到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过程中,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固然重要,但如何细化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值得我们关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繁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是按照相关规范精细实施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同时,会计内部控制的改进过程本身就是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映射。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粗放的几种表现
 
(1)需要进一步改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的日益重视,特别是“八项规定”颁布后,各事业单位也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形式”的情况逐渐减少。然而,在意识和行动的转变中,方法过于简单。例如,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培训仅依靠相关部门或会议组织的学习,方法单一,评价机制形式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一般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解释上。虽然有薪酬绩效考核等规定,但没有具体转化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和监督;对单位财务工作的“诚信”、“标准化”氛围的营造主要体现在展板和工作栏上,并没有具体深入到工作中。
 
(2)会计内部控制活动需要进一步细化
 
会计内部控制活动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方式,也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否完善的最佳环节。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方向指导,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活动形式提供了一些参考。目前,事业单位按照本规范的指导设置会计内部控制活动,但大多停留在表面,不结合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置,缺乏对具体实施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3)信息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共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各环节的精细实施需要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例如,成本计算需要及时掌握各部门预算的实际实施情况;差旅费核算应及时了解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出差情况,预算结转资金需要与业务部门核对合同签订实施情况。但由于事业单位块结合的“金字塔”管理机制,财务部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较大问题,给会计内部控制的精细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财务部内部看,会计信息化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也处于广泛的状态。例如,一些机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权限设置相对随意,不兼容的会计岗位可以随意进入各部门查看信息,外部人员也可以随意进入密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构成很大威胁。
 
(四)进一步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制度
 
会计内部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实施的基本保障。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依靠内部审计制度。在实践中,内部审计实施混乱、薄弱、形式化。一方面,部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部分小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多由财务部一人或多人兼职,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