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发布日期:2024-04-05 浏览次数:次
农业科研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对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公益性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今年以来,农业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农业投资发展基金不断增加,农业科研机构项目资金不断增加,国家逐步加强对科研财务管理的重视。然而,由于农业科研机构的特殊性、公益性和常用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我们无法正确理解和科学掌握农业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
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管理成本上升、预算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公共资金超支严重、执行能力差、资金来源多、行政资金有限等,但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科研项目预算不到位
目前,一些农业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理念仍然存在,财务预算管理理念相对薄弱,不注意年初年度资本预算的科学制定,导致预算与实际收支相差甚远。农业科研机构在申请科研项目时,一般以研究小组为主。项目预算与单位科研发展总体需求差距较大,实施过程中单位总控制差,预算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二)配套资金落实较差
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科研项目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即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或单位自筹资金。这通常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科研机构的资金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原工作经营费用来自上缴的地方财政收入,自筹配套设施没有资金来源。为了满足配套设施的需要,很多单位采用多个地方项目配套国家项目的方式,导致财务无法满足独立会计的需要,配套资金的收支无法独立体现在财务会计上。
(三)监督制度不完善
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无法充分利用项目经费进行全面监控。在项目实际实施中,受人力、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具体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项目资金的应用也不能得到全面控制。
(四)科研机构资源共享有待完善
农业科研机构实验室基本属于所有单位,使用交流现象少,研究方向一致,资源分散,竞争优势不强。在促进单位资源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财务会计没有制度依据,使实验室、实验用地、大型仪器等资源共享成本不能合法进入财务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