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础设施财务管理体系
发布日期:2024-03-23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医疗机构的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医疗机构必须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大多数医院没有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本文从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角度探讨了医疗建设的成本风险控制。
一、医院基本建设造价控制特点
医院建设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单位价值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预计工期内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会发生变化,工程造价在工程整个施工周期内处于不确定状态。根据有关规定,医院建设项目应进行全过程审计,即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到工程造价确认和经济后评价的整个施工周期。以建筑设计阶段为中心,以优化建筑方案和设计方案为基础,在施工期间的各个阶段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建立基础设施财务管理体系
在基础设施财务管理中,医院应首先任命基础设施负责人和基础设施财务负责人,设立专门账户,完善基础设施财务管理制度。基础设施管理人员应加强财务和基础设施业务培训,熟悉基础施工程序、工程预决算基础知识、消费定额、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知识,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明确建设部门、监督部门和决策机构的责任和权利,管理岗位之间应有限制机制。
支付项目进度款,医院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每月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进度报告和拨款申请,现场监理、基础设施负责人、财务监督人员共同完成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金额,跟踪审计项目也需要审计部门签字,最终向主管领导报告财务审计、付款。医院与设备、材料等供应商签订的合同,由监理、收货部门、总承包商、安装验收部门签订,并向主管领导报告后提交财务审计和付款。
组织竣工决算。竣工决算编制前,财务管理人员应与基础设施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总承包商或施工企业的预算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审查已完成工程的工作量,审核确认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时,主要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投资概算、设备清单、各种合同、竣工验收数据、施工图、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库存数据是否完整;交付资产交接手续的真实性、完整性;施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