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发布日期:2024-03-05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对疾病预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专门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机构,主要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控制、实验室检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指导与技术培训等重要职能,以往广泛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为建立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基本保障。财务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和处理各种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工作。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疾控中心职能的正常发挥。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 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疾控中心由国家全额拨款支持,属于公益事业单位。机构经营的资金基本来自国家财政支持。此外,我国事业单位普遍采用预算会计制度,因此机构几乎没有财务压力,这也是疾控中心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主要原因。疾控中心管理人员大多片面认为财务管理是现金管理。只要做好现金管理,就完成了财务管理,而对财务分析、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工作内容普遍缺乏深刻的认识[1]
2. 财务管理没有明确的工作重点,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理解只停留在现金管理层面,而忽视了其他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疾控中心实施的会计制度并不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导致单位资产实际情况不明确。此外,大多数疾控中心对应收账款和重要资产管理没有高度重视,工作重点严重偏颇,成本核算也不细致准确,往往存在会计考虑不周的问题。成本核算工作由间接和直接成本核算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包括多个子项目。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导致资金投入减少,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3. 资金管理混乱
一是未认真对待资金管理,一人兼任会计、出纳职务或两个岗位串岗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疾控中心经常将专项资金与公共资金支出混合使用,或直接挪用为他用,最终导致专项资金账户不足;三是财务预算收支数据真实性不足,数据与单位真实情况偏差较大,大部分财务预算没有真正落实到位[2];四是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需要完善,管理漏洞频发,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资源浪费。
4. 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疾控中心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许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半途而废,缺乏财务专业知识。疾控中心的许多财务人员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会计信息记录、整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目前,我国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远低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主要与疾控中心财务人员观念落后、知识陈旧、更习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电算化应用较少有关。此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对财务工作不认真,对电算化结果不认真审查,也会导致低级财务管理错误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