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发布日期:2024-02-26 浏览次数:次
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机制
村级集体经济资产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村级财务问题也是村民关注的焦点。国家政策还强调,要以保护农民利益为重点,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农村财务管理民主化是响应政策要求,大力建设民主管理机制,要求全面实施民主财务管理,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首先,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确保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和民主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法规,通过村委会组织村民讨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规、村民自治等相关事项,有效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有效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有利于推进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资产标准化管理,严格审批财务支出程序,防治财务资产外流。二是实施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每月对村级财务支出进行核查,定期向村民代表汇报核查结果,建立村级财务公开栏,公布村级财务账户,使财务收支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有效接受村民对村级财务的建议,解决村民对财务收支管理的质疑,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村级财务管理。
(2)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
农村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村级财务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完善,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面对现实,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管理,做好职工责任制和监督制度,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有序进行。一是建立季度组织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账簿,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通过村代表或村民讨论,共同实施会计制度,有效解决长期不会计、结账等财务混乱。二是实行会计培训岗位竞赛制度,从员工素质入手,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队伍,解决“一人遮天”的问题。三是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村级财务活动,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农村支出,避免腐败和铺张浪费,有效防止部分干部利用职务挪用资金,坚持专项资金的原则。这些自我管理和完善的要求,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3)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
村级财务管理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因为它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稳定和壮大村级财务人员队伍。一是加大对村级财务人员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建立培训岗位制度,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专题讲座、现场讲解、学历教育、法律论坛等活动,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政策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的管理。二是对法律意识薄弱的村民监督小组和村级财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使财务人员真正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责任,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道德政策素质。
(四)推进村级财务透明度建设
一是建立夜间考核监督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指导监督,定期检查村级财务透明度,及时处理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财务透明度,通报各村检查结果,不断总结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化建设的经验,同时将村级财务公开化建设纳入财务管理人员考核,这也是乡镇、县、市政府等管理部门领导的考核内容之一,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价。二是村民对公开财务信息有疑问的,村级民主监督小组和财务管理小组要及时认真处理村民的质疑,接受村民的质疑,这是村级完善的责任追究和质疑制度。任何人或组织未经村民会议决定,以集体资产担保他人、随意变更集体土地、设施等固定资产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承担全部损失。
我国后农业税时代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是解决我国农村困难和热点问题的问题。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其职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国财政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村级债务和财务的管理,实现新农村建设。
论文从我国村级财务管理概述和突出问题入手,详细探讨了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和特殊性,有效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村级财务管理的策略,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了财务收支,做好了村民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保障工作,从根本上监督了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既维护了村民的利益,又保护了村干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建立了村民对财务人员的信任,降低了村民对财务管理的质疑,杜绝了村级干部腐败的不良作风,减轻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负担。
本文对后农业税时代村级财务管理的探讨主要停留在一般标准化的理论分析上,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现状缺乏更深入的系统研究。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各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笔者仍需继续努力,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背景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进行长期探讨,希望能得到导师和学校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