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企业财务信息分析
发布日期:2024-02-26 浏览次数:次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并购已成为企业加快扩张的主要手段。并购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规模经济,充分利用了股权和资本市场融资。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并购也最能反映其市场效率。然而,根据相关研究, 60%的并购失败,许多看似成功的企业没有获得非凡的收入。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获得了负的非凡收入。海外企业并购的经验表明,并购失败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我国,70%的并购失败,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选择失误造成的。因此,筛选目标企业以提高并购业绩已成为企业并购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可分为动态绩效评价和静态绩效评价。动态绩效评价可称为纵向比较评价,是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绩效的比较和评价。静态绩效评价可称为横向比较评价,是对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绩效的比较和评价。目前,国内外并购绩效评价一般采用动态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比较企业并购前后的绩效。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股票市场的研究方法
1.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方法由Fama和Roll于1969年提出,是并购绩效研究方法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企业并购活动视为单一事件,确定事件期(-1、+1)等“事件期”。事件期以并购公告日为中心,采用累计超常收入方法(CAR)检验并购活动公告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并购公告日事件期长度的选择将对研究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时间越长,不相关因素对绩效的干扰就越大,但相关事件对绩效的解释就越全面。
2. 股价变动法
股价变动法是通过Tobins Q比率的变化是衡量绩效变化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计算公式为
Tobin’s Q=(MVE+PS+DEBT)/TA(1)
式(1)中,
MVE:公司流通股市值;
PS:优先股价值;
DEBT:公司负债净值;
TA:公司总资产的账面价值。
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价需要反映企业的业绩和未来的增长,适合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有效,股价的变化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绩效的变化,仍存在人为控制因素,因此该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值得怀疑。
(二)经营业绩比较研究方法
业务绩效比较研究法又称会计研究法。该方法以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状况、偿债能力、现金流水平、主营业务状况等绩效指标为评价标准,比较并购前后或与同行相比的绩效变化。其中,主要考察以下两类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二是现金流回报指标。
(3)个案研究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在上述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方法。如果很难判断所有样本的并购绩效,可以通过研究个别案例来观察绩效的动态变化过程,寻求解释,从而判断并购活动的效果。
三、目标企业财务信息分析
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如目标企业发布的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等。此外,这些报告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这是一份值得外部报告用户信赖的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告中三份重要的会计报告,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对三份报告进行分析,得出目标企业在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付能力、增长能力、现金流能力、风险水平和企业价值方面的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