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现存不足

发布日期:2023-11-26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行政机构内部管理水平的规范,自2014年起在四大行政机构正式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为四大行政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由于公立医院的财务收入是非偿还性的,财务支出是不可控的,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支出和收入内部控制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不足,探讨了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现存不足
 
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在国家有关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下,坚持综合原则、重要性原则、平衡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在医院财务管理具体业务细节的过程中,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标准等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虽然各县级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缺乏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理念
 
目前,仍有许多县级公立医院采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管理医院财务。在管理过程中,他们习惯于以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内部控制和管理意识,使县级公立医院目前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在实施中缺乏先进的概念基础。在这种缺乏先进概念基础的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忽视了医疗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平衡和适应性原则,必然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无用,滋生一些有规律的财务管理行为。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务院颁布了相关行政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标准,县级公立医院制定了相关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由于县级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知识体系,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加上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设置不合理,也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乏执行。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资不足
 
随着内部控制部门的设置,财务管理的实施效果将逐渐显著,但内部控制部门的设置无疑会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如信息办公室和后续监督将继续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因此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不愿意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导致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投资不足,导致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施的刚性效果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