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财务人员配置,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发布日期:2023-11-22 浏览次数:次
增加财务人员配置,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1.随着高等教育资金的增加和内容的复杂性,增加财务人员的配置势在必行,最终实现财务人员的数量与教职工的数量相匹配。笔者认为,财务部会计科需要设置三类人员:审计人员、预审人员和大厅服务人员。预审人员在凭证交付处认真进行初审,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报销人员。如果需要补充相应材料,报销人员可以当场带回,可以节省报销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时间,增强预审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报销难的现状。大厅服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回答报销人员提出的问题,引导报销人员使用自助报销系统和物流查询系统,更好地普及财务知识和规定。如果人员紧张,也可以交给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的勤工助学生。
2.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在信息时代,财务人员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掌握熟练的政策法规、报销流程、会计科目等,又要有较高的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充分利用软件的N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业务运营流程。培训可以安排在相对繁忙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走出去”与“引进来”高度结合。我们不仅要安排财务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和调查,还要邀请业内人士讲课。
3.充分实施轮换制度,了解业务流程和联系。相关岗位应相互体验具体工作,如审计人员支付,出纳审计,更熟悉整体操作,平衡工作强度,杀死多只鸟。
4.以多种方式调动积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财务部的考核方案需要明确奖惩,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否则容易造成懈怠和拖延。对于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员工,反映在年终分配、奖励和晋升上;相反,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的员工应相应扣除绩效,甚至调离会计岗位。
高校财务报销困难的现象确实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近年来,高校资金增长过快,财务人员不足,报销规定越来越严格,信息不对称。但抱怨是无用的,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找到打破当前困境的方法,改变现状,如积极推进在线自助报销方式,增加财务人员配置,减少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财务报销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财务报销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而且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序、令师生满意的报销环境,最终彻底解决报销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