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国交通部门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发布日期:2023-10-23 浏览次数:

现阶段,我国交通部门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交通系统涉及的财务管理特点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管理职能多、分支机构多、项目管理和行政执法、市场运作和市场监督,导致部门职能差异较大;二是资金量大,特别是项目支出,监督环节多,内部监督工作量大;三是资产占有量大,资产类型多,管理难度大;四是会计内容复杂,包括预算会计和基础设施会计。很多部门也涉及企业会计,财务人员轮换时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做好交通系统的财务管理并不容易,但目前我国交通事业部财务管理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提到的这些层面。
 
(1)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理念存在一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交通事业单位领域仍存在平均主义问题。在这种思想存在的情况下,大部分部门领导和员工仍然坚持“吃大锅饭”的思想,难以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工作。此外,财务管理领域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管理人员不管理事物,管理事物的不管理人员。此外,交通事业单位需要使用的资金由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从上级拨给下级单位的资金存在挪用占用等问题,转向资金到位滞后性强的概率相对较高。在无法有效应用各种资金的基础上,交通事业单位发挥的经济效益水平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在责权不明问题的影响下,很难建立完善的机制
 
之所以在交通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水平,逐步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应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承担管理责任、资本配置责任、资金管理责任等责任。承担上述责任,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单位资产应用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承担资产保值的责任。交通事业单位要想认真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逐步构建适应性强的机制,然后在明确责权划分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单位所包含的各类产权关系。
 
(3)缺乏法律观念和健全的监管约束机制,制约财务管理
 
首先,现阶段,在我国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域,主要实施财务管理的部门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本身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范围无法深入到本单位各有关部门。此外,财务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仅靠财务部门很难有效控制整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其次,目前我国交通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组织薄弱,部分单位或部门难以有效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实施的一些有效措施,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支持。
 
(4)财务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领域改革深化程度的提高,交通事业单位规模呈现逐步提升趋势,经济层面的业务逐渐向多维化、复杂化方向转变。未来各类经济决策对财务分析结果的依赖性会更强。但目前我国很多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只停留在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具体收支情况和资金存储情况上,仅限于提供一定的历史数据,对财务信息进行一定的解释。但很难对本单位资金的具体结构、状态和效益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对本单位整体和各相关部门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进而无法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有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