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防止财务信息失真的途径分析

发布日期:2023-09-23 浏览次数:

防止财务信息失真的途径分析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产权,加强产权改革,充分发挥产权制度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控制和定义功能。产权的明确定义为企业目标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最大化;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契约关系。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形成全社会健全有序的财产规则、利益规则、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者行为,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约束和激励机制。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控制会计欺诈导致财务信息扭曲的问题。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财务信息失真
 
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实际上,我国企业经营效率普遍较差,会计欺诈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扭曲。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内部控制的缺陷和缺陷是重要原因之一。作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始: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一种国际惯例。其次,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和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最后,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有利于统一理解和更新概念。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立后,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实施,需要外部力量的保证。
 
3、改革完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防止财务信息失真
 
针对当前财务报告披露模式的局限性和IT环境下信息披露模式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种新的披露模式。新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对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有一定的作用。实时报告模式。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反映财务报告中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并存储在可供用户查阅的数据库中,供用户随时查询业务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化等重要事项,实时财务报告有许多先进性:一是帮助全面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二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差异报告模式。差异化报告模式,又称按需报告模式,是一种充分个性化的报告模式。它充分考虑了信息用户的需求差异,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信息,要求公司的网络报告系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方便报告单位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缺陷是难以监督和审计。通过差异报告,企业不仅可以满足特定用户及其集团的特殊信息需求,而且可以避免广泛披露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4、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真正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分离,从制度上消除行政干预造成扭曲的可能性。取消经营者行政任命,建立全面完善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社会经济效益,注重资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国有企业经营离职审计,根据审计结论,或解除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或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