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如何整合狭义会计与财务管理与审计?

发布日期:2023-07-24 浏览次数:

理论上如何整合狭义会计与财务管理与审计?
 
审计最初是为了满足检查和监督会计信息的需要,然后两者发展成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会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审计工作范围也从财务报表审计扩展到合法、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此外,广泛的委托责任关系和社会和市场对验证和确认的需求也促进了审计职能和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大。鉴于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密切关系,审计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特殊学科存在。目前,审计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从而在学科上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大型企事业单位一般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已成为独立职业,使审计专业人员成为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员。在此背景下,审计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独立专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或其他组织)资金筹集和应用的财务管理。它是一种与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平行的职能管理(王庆成,1999)。[7]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比会计(狭义)的历史要短得多。由于会计传统上是资金的计量活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管理的部分职责由会计部门行使。随着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逐渐独立于会计,成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在西方,财务管理是在20世纪初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采用计划经济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独立权限很小,财务管理业务相对简单,当时中国财务管理的部分职责由会计部门行使。在学科设置方面,我国借鉴前苏联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将财务管理作为会计专业的课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后,财务管理活动日益复杂,财务管理职能逐渐独立于会计。在学科设置方面,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的内容,从1998年开始将财务管理设置为独立专业。可见,财务管理与会计、财务管理与会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血缘关系”。它们之所以密切相关,是因为它们处理的对象与货币和资金密切相关。会计(狭义)主要利用货币提供计量活动和信息,服务于特定的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资金(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和应用的直接管理。但毕竟,它们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和功能。因此,财务管理与会计、财务管理与会计既需要划分,也需要整合。也就是说,它不仅要有分裂的思维,还要有全面的思维,如何分离和结合,应该结合实践进一步研究。
 
在会计信息系统(狭义会计)的基础上直接延伸的审计和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共同特点是三者都属于价值管理(或资本运动管理)的组成部分,但侧重点不同。会计侧重于为会计主体内外提供连续系统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会计主体的内部管理,通过会计信息连接会计主体和外部环境,服务于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会计主体的职能管理,从价值角度负责资金筹集、日常经营控制、资本结构管理、内外投资、资金退出和分配;审计侧重于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包括制度)的验证或监督。因此,从综合角度看,会计主体的价值管理是会计(广义会计),这也是会计管理活动论所讨论的会计范围。虽然我们可以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将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包括成本管理)整合为广泛的会计学科,但这种整合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毕竟有不同的职责范围和活动目标,可以说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同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也有不同的目标、假设、原则和方法。因此,将三个学科结合起来的(广义)会计的边界并不像狭义会计那么清晰。我们不妨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政府会计范围内的资本运动管理一般不被认为是财务管理范畴,而是财务范畴;财务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也可以看作是对资本运动的监督,但前两者一般不被认为是会计;金融机构(如银行)对资本运动的管理往往被纳入金融范畴,等等。可以看出,我们不仅需要有广义会计的概念和思维,还需要将会计的“真实性”视为会计信息系统(狭义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