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财务报表的“粉饰”

发布日期:2023-07-14 浏览次数:

财务报表的“粉饰”
 
在财务报表中,一些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方法很容易偏离甚至完全错误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价。
 
首先,利用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盖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在投资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在分析中发现,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企业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自其主要产品或服务,而是来自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种利润水平是不可持续的,并不反映企业经理经营管理进步的结果。
 
二是利润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高估利润。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方法。例如,本应列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资产负债表项目,即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费用,这些企业的利润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中被严重高估。
 
三是通过相关交易“提高”业务业绩。这种技术的经典例子是目前不存在的“琼源”公司。为了掩盖损失,我们毫不犹豫地向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明年,我们将从子公司购买土地。后来,“东窗事件”受到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的严厉惩罚。因此,在分析中要注意企业关联方的交易情况,研究其在企业总销售、采购、贷款和利润中的比例,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不公平。
 
第四,通过企业合并“增加”利润。部分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失去盈利能力时,通过与其他盈利企业合并,“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专家利用国内没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当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合并企业的年利润不适当纳入合并报表。在分析中,要特别注意企业收购日期、收购前合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合并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净利润之间是否有异常科目,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入外。
 
第五,通过内部交易资金粉饰现金流。当供应、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足时,部分企业将资金融入相关企业,将资金流入列为“收到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现金”,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看起来更好。
 
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的综合解释和分析必须依赖于其他非财务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战略目标、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