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发布日期:2023-07-13 浏览次数: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体系
 
本文将根据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理论框架,完善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来说,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四报表分析)、目前,实践界已将战略分析纳入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时,只将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纳入财务分析内容体系。同时,考虑到战略分析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战略分析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被视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计分析作为教学的重点,分配更多的课时,同时关注四份报告的解释和质量分析,也关注学生财务报表注释的相关重要信息,使学生在解释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效率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偿付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习了相关指标的计算,应适当减少这部分内容分配的课时,教学重点是对各指标与指标关系的深入分析,同时分配一定的课时,教学生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提高财务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内容是张先治教授财务分析的综合分析,包括综合评价、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价。
 
(2)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在设置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主要是指向学生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应用,包括相关财务软件和财务函数的应用和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选择一些经典案例和最近的“热点”案例。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并根据课程进度分配一定的课时,让每个小组在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得出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的研究结论。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展览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不限于一人,可以多人报告。同时,当某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对其分析进行评论。讲师主要严格控制整个展示过程的时间,最后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评论和排名。这样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期结束时,要求每组学生向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终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说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有效杜绝小组个别成员的“搭便车”行为。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
 
鉴于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课程评价方法不宜过于片面,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具体方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习小组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这种评估模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将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体来说,除了单选、多选、判断外,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还应加入案例分析题,即给出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让学生进行财务分析,并将案例分析题的分数比例设定为50%,以评估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学习小组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报告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讨论观点的充分性、小组分工和参与程度,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权重,以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小组分析报告比例提高到40%的原因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满足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学校编写的教材体系不能保持不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或具有热效应的案例。一般来说,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应该是“脚踏实地的”,所以这也要求学校编写的教材要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四、结束语文结合自己在高校从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一些工作经验,对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材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同事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