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发布日期:2023-07-05 浏览次数: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国家社会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就需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效率。借助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合理化程度,提高资金的利用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以下是笔者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目的是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性,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
 
1.新会计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根据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国际贸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故意制造争端,呈现出贸易主义略有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逐渐放缓的缺失。基于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家的财政实力,在保障国有资金和资产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布了新的会计制度,依托新的会计制度标准和规范,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二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水平进行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各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推进改革进程。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加迅速和紧迫。机构、制度、人事、行政等不同方面的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较多。在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需要深化财务管理改革[1]。根据新推出的《政府会计制度》,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不善、资金缺失预算、资金交接流失等问题。新会计制度的提出可以大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三是立足当前反腐斗争任务层面分析。反腐败斗争是国家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任务,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影响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问题。基于此,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立足新会计制度,严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腐败之风。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理念认识不完善。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理念认识不全面。表现为部门事业单位忽视财务管理,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下的财务管理人员仍然坚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会计方法,对新会计制度的有效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注重学习,难以跟上新时期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认真贯彻新会计制度下的内容[2]。
 
2.2财务预算和控制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有有效的预算和控制,表现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较低。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预算约束,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花钱不受控制,心中缺乏预算,项目资金随意增加,直接导致预算超标[3]。
 
2.3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无法掌握如何控制财务信息。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也存在相应的不足。这样的人员设置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本科学历会计人员严重不足,具有会计职称的会计人员较少。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种人员结构不利于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团队的建设。此外,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双会计制度下传统会计人员难以满足要求。
 
2.4资金管理不严格,专项资金管理有待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资金管理的严谨性。表现为资金支出缺乏有效控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高消费、高支出的问题。在资金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降低。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闲置资金不断增加。受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闲置资金无法及时检查,存在资金浪费、利用率下降、对账不一致等问题。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上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在专项资金分配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基于专项资金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还有,专项资金挪用后,为了弥补空缺,豆腐渣工程经常出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