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23-06-27 浏览次数:

预算会计制度是中国会计制度的一个分支,不同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会计和监督对象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原制度改革是多方面的统一要求,不仅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部门维持正常运行、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因为现行制度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自然会对非营利组织部门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但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促进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方便与国际社会接轨。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是不能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行制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比较僵化,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公开。这些问题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障碍。以收付实现制为例,我国事业单位一直采用这种会计方法。由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相对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更加方便快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实际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益明显。现金支付和收入登记已不能完全满足部门经济活动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企业,实际收付的记账方式过于落后,更容易导致错账。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是非常必要的。
 
(2)新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非营利组织各部门的财务处理工作日益重要,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是不可避免的环节。在经济腾飞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科学先进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有效地管理其他事业单位,确保各类公益组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采用先进的预算会计制度也可以保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同时,逐步完善的经济体制也需要逐步发展的会计制度相匹配,相互协调的制度和制度才能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科学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各部门的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各部门的整体会计工作水平,从而满足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旧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3)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各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各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资源管理部门,负责配置各种公共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真正体现了人民权益。新时期,事业单位面临着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应该渗透到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部门的会计制度,而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服务型政府部门等公益机构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然而,旧的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信息向公众开放的要求。因此,只有调整和改革部门制度,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管理者,官僚制度严重制约了公共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角色转变,部门自身的维护和发展也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4)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益组织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社会、管理社会资源、配置有效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投入造福公民。这些相关部门的会计信息可以为部门内部工作提供基本记录,方便管理者及时调整工作,制定新的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