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结果公告质量
发布日期:2025-11-27 浏览次数:次
(一)提高审计结果公告质量
信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及时性。如果信息不及时发布,即使质量很高,也是信息需求者的无用信息。因此,要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必须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及时性,减少审计公告的集中数量,加强审计结果公告的同步性;对于周期性较长的建设项目和工程项目,尽量减少项目竣工时的审计,公布审计结果公告,但及时发布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尽量减少信息滞后。其次,各方利益相关者是审计结果公告的直接服务对象。因此,应尽可能增加审计结果公告的信息相关性,提高信息质量。在审计结果公告中,要强调目标受众的审计结果信息质量特征,适当增加国家民生工程、防腐工程、群众重点报告工程等群众密切关注的审计结果公告数量。此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投票、互联网大数据统计等方式关注群众需求的变化,及时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确保公告与公众需求动态相关。最后,要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审计机关有权直接披露不涉及保密内容的审计公告,提高公告的及时性和“透明度”。
(2)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应用机制,增强审计结果公告的应用效果
一是扩大审计结果公告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审计结果公告的受众面积。首先,扩大审计机关披露信息的权限,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审计信息给予相应权利,鼓励积极披露。同时,要大大缩小政府保密范围,扩大政府信息披露范围。二是扩大审计结果的受众,加强审计结果的传播范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增加审计结果的公众舆论监督功能,加强审计权力的监督效果,增强公众对审计的关注和理解。第三,设立专门的审计结果公告部门,负责审计结果公告、公告信息索取、公告内容咨询和收集公众对审计结果公开的反馈信息。
二是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使用程度,建立良好的信息使用和反馈机制。首先,审计机关要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整理和处理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形成良好的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机制。其次,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机关、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利益相关者,应当积极参与反馈机制: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应当组织研究审计结果公告中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关注重点问题,从国家法律层面治理这些问题,防止“反复审查”问题再次出现;政府机关根据反馈问题调整政策,及时免职、降职、调离、问责,提高政府信誉;审计单位受审计结果公告最直接影响的,应当使用审计结果,及时纠正审计结果反馈中的问题。同时,审计机关应当及时跟踪调查被审计单位利用审计结果公告整改问题,提高整改问题的效率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