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和监督情况
根据COSO的五个要素框架,监控是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的持续评价,并将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和改进意见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甚至董事会,这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为此,本文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政策建议,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研究了南京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从实施、反馈、评价和监督等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
1.实施分析。在本研究中,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反馈主要从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实施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报告和地方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企业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效果并不乐观,只有22.47%的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很好”,这方面的区域差异并不明显。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实施和控制。调查中,企业采购审批、生产流程、合同审批、授权审批、销售渠道和资金供给流程设计较好;但采购周期长,生产效率差,只有11.00%和14.58%选择“好”.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实践中,虽然审批制度可以控制业务流程,但过于严格的流程可能会使一些制度无用,使企业无法更好地掌握授权程度,因此滥用权力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2)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报告。这里的调查显示,企业资金分析和税务分析报告的建立较差,均低于30%。非南京地区的建立明显好于南京地区。可见,非南京地区在内部控制分析报告方面一直走在南京前列。这一结论与以下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分析是一致的。
(3)地方政府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部分调查中,44.79%的企业认为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没有促进作用,55.56%的企业认为政府的促进作用较小。可见,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事务,政府不方便参与。但是,如果政府能够规范内部控制体系的各项标准,加强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各国实践表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内部控制问题能够引起公众特别是政府的关注,企业出现问题的频率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会降低。此外,在调查中,南京的“政府促进作用”项目占40%,非南京的“大”项目占57.14%。可见,非南京的政府促进作用领先于南京。
2. 实施中的反馈和评价分析。本部分主要分析绩效评价报告、财务会计人员是否充足、是否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1)企业是否有绩效评估报告。调查中,79.21%的企业有绩效评估报告,但仍有20.79%的企业没有绩效评估报告。如果企业没有绩效评估报告,就无法评估其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因此很难说服内部控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从地区角度看,南京82.80%的企业有绩效评估报告,略好于非南京地区的75%。可见,南京更注重企业绩效的分析和评价。
(2)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是否充足。在调查中,85.71%的企业认为财务会计人员充足,其中南京90%的企业认为财务人员充足,而不是南京84%。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南京企业更注重财务人才储备;91.35%的企业在会计系统是否提供了完整的会计记录,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进行审计调查,做出了积极的回答,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见,大多数企业都有足够的财务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职责。但事实上,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并不乐观,这可能与企业领导将内部控制视为财务人员的主要责任有关。但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需要公司各级人员的共同参与,不能由某个部门单独完成。
(3)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制度。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制度并不完善,非南京地区建立内部控制报告的情况普遍好于南京地区。可见,非南京地区对内部控制评估有很强的意识。此外,我们发现建立企业资金、经营、财务内部控制报告制度的比例高于其他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说明企业更注重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的控制。但调查中“投资控制报告”比例较低,与以往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分析和内部控制分析报告结论一致。调查中,内部评估报告周期占“一年”的50.00%。大多数企业评估周期正常,仍有10.42%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周期超过两年。评估周期长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方面的调查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3.实施中的监督分析。在本研究中,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和内部审计报告、评估激励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以及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研究。
(1)企业是否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报告。调查显示,83.33%和84.62%的企业有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报告,仍有16.67%和15.38%的企业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报告。在区域差异方面,南京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明显好于非南京。在内部审计报告调查中,南京略好于非南京。原因可能是南京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内部审计方面比非南京企业成熟。
(2)企业是否有考核激励制度。调查显示,85.86%的企业建立了考核激励制度,南京的比例为88.24%,略好于非南京的80.65%,14.14%的企业没有考核激励制度。大量事实证明,企业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控,不利于员工力量的凝聚力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近五年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调查显示,近五年来,32.89%的企业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企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说明其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或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持续监控。从区域差异来看,24.49%的南京企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而非南京企业的比例为48.15%,明显高于南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南京更注重内部审计,而相对忽视了外部审计的重要监督作用,这与上述内部审计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27.2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企业的控制体系不完善,这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不完善的结论是一致的。
(4)企业是否研究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调查显示,72.45%的企业研究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但仍有27.55%的企业没有研究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事实上,企业只有研究和分析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地区角度看,78.57%的南京企业进行研究,明显高于非南京企业的57.14%,这说明南京比非南京企业更积极地研究现有的内部控制。原因可能是南京企业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设计标准有偏差时,很容易纠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