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解决会计电算化审计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发布日期:2025-08-27 浏览次数:

解决会计电算化审计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1)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突破传统会计理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研究和建立新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和会计处理程序方面的变化本身就是对当前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改进。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会计软件的开发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2)提高审计软件质量
 
为了打开电算化审计的渠道,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审计软件。在数据采集方面,特别需要一种专门从事数据采集的软件,要求该软件能够轻松访问被审计单位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库,从而收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突破瓶颈。在数据分析方面,在现有审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分析工具,将面向特定领域。在增加对特定领域的分析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基于特定方法的分析工具,如账户分析、比较分析等。通过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建立自己的电算化审计信息系统,注重促进电算化审计软件的集成、多样化和网络化。电算化审计软件的设计应服务于实际审计。在开发和编制电算化审计软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软件开发不仅要符合审计原则和规则,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更好的方法是由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功能要求。软件开发还应考虑审计操作发展的网络趋势,规范审计手段和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深度,扩大审计覆盖服务。在实现审计部门与审计对象监督信息的交流共享和相关部门网络互联的同时,借助电算化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经济领域的监督作用。
 
(3)嵌入审计模块
 
嵌入式审计模块技术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添加为完成审计目的而编写的程序。嵌入式审计模块将成为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可根据预设要求生成或输出相关检查报告,或当系统中的数据达到一定条件时,生成或输出相关检查报告。嵌入式审计模块主要通过在线监控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在线监控是通过网络系统在交易过程中对企业业务敏感性和重要环节的即时监控,从而发现异常情况,掌握审计证据的技术。在线监控系统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快速提交用户报警的详细信息,准确定位报警,使审计人员快速了解异常情况;也可以进行在线查询和实时测试,获取系统的实时操作数据。此外,监控系统还可以对存储的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时掌握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提示客户及时维护和预防。虽然嵌入式审计模块技术可以动态监控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但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并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使用嵌入式审计模块及其生成报告。由于嵌入式模块审计技术的使用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只适用于选定的范围,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提高会计计算机操作水平
 
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要求会计人员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标准化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因此会计电算化也需要促进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同时,要积极培养具有复杂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审计的基础知识,加入审计团队,成为电算审计的专业人员。
 
(五)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和标准
 
计算机审计标准是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在制定标准和标准时,要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审核会计软件时,应当同时规范和指定与之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标准时,要注重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规范审计人员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和证据收集。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其发展,要求我们为会计电算化审计做好各种准备。加强我国电算化审计的发展,重视并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问题,将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