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路径

发布日期:2024-05-23 浏览次数:

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路径
 
1.加强资金支出管理
 
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由专人负责,严格制定财政资金的使用制度、范围和使用方法。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管理应与其他正常的商业活动不同,明确职责,防止一人兼职。财务管理人员应准确每项工作活动所需的成本及其产出,具体细化成本构成结构,考虑影响成本的所有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财务资源利用率,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绩效产出,实现绩效最大化目标。其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预算机制和要求,科学安排预算内资金,提高财政拨款管理秩序的科学合理性,确保资金在财政规定项目中的使用,杜绝一切浪费、透现、超支的行为。预算外资金应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2.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新时期,仅依靠传统金融资金不能满足公共机构发展的需要,公共机构应积极拓宽资本筹集渠道,目标逐步转向社会和市场,如组织社会捐赠、收取研究成果收入和服务费、教育投资、债权人融资等,增加公共机构的财政支持。同时,加强固定资金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金日常管理制度和流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金的实物管理,制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定期检查固定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或损害。
 
3.加强收支管理和控制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出台的统一规定和制度,编制预算,根据工作活动进度和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秩序合理分配资金。严格区分事业单位内部业务资金活动和投资管理行为,合理调整和管理事业单位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员工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稳定收支管理团队,确保收支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此外,还应设立事业单位营业收入账户,实行独立管理,并对资金支出进行专项审批,防止超支和渗透。以绩效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控制收支,充分利用财务资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科学安排资金,最大限度地控制支出,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率,取得最大的业绩效果。事业单位要做好资金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加强收支控制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