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4-04-15 浏览次数: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一)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是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员。其专业素质是否符合标准,与单位财务管理的完善密切相关。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机关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后续教育培训,使培训真正落实,而不是形式化。从而鼓励财务人员更新知识,最终提高会计水平。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必须引起重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财务管理负责人制度,直接落实到个人身上,由相关个人负责。我们的每一项财产转移和分配都需要完善程序。此外,针对会计记账与实物分配的脱节,要在账簿、会计凭证、票据预算管理、资金审计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依法进行财务管理。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比较复杂,其加强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升值需要更加科学和社会化
 
在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与公司国有资产采购、保管、使用、转移处理相匹配的财务制度,落实各环节,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存和升值需要与市场挂钩,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2.国有资产应及时引入折旧机制
 
我们知道,在公司里,固定资产每年都需要折旧,但在机关事业单位却不是这样,这也使得国有资产的普遍数量非常大,但市场价值无法准确衡量。但国有资产折旧改革过程复杂,涉及不同工作部门,需要科学协调,制定详细计划,不能一蹴而就,造成巨大动荡。目前,山西省财政厅正在采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卡片账户的形式进行管理。一物一卡要求每年提交资产增减和处理的相关信息,必须与当年的决算报表一致。在此过程中,固定资产报告应逐步引入折旧概念,使单位资产金额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3.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国有资产应用处置的标准化,应当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也就是说,国有资产的应用和处理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和指导下进行,以真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2015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产权登记”模块,对产权占有、变更、注销和年度检查作出了详细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营,如上级单位负责审查20万元以下资产报废,财政部门负责审查20万元以上资产报废,需要财政收回特殊资产(如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人为漏洞,清理家庭财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四)完善财务计划制度的建立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改革,扩大财务计划范围,制定更符合单位实际的科学定额标准。也可以通过增加预算编制时间或提前编制预算,将财务预算精细化到每个项目和部门。只要是经批准的预算,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擅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