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
发布日期:2024-03-26 浏览次数:次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
事实上,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和公司为了充分利用双方的核心能力,将两种不同类型的主体结合起来的动态联盟。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目标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不一致。通常,“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传统行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代表,完全适应工业时代。但在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不与股份制公司结合,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明显的短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公司不可能通过持续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2]。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链的优化。从本质上讲,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是由每个合作主体充分贡献其核心能力,形成价值链,每个成员在价值链的最佳部分,形成新的价值链,其他任何传统价值链都无法与之相比。
(2)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是形成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经济基础。以合作项目为中心,通过双方的合同关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管理互补、技术互补、人力资源互补、资本互补、营销互补等。在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各学科分别贡献优势资源,形成整体资源体系,充分满足市场机遇的实际需求,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最大化合同关系人的利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中,各合作主体形成了利益平衡机制,形成了多边合同关系。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影响着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目标[3]。当校企合作收入最大化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合同关系人的利益。本质上,这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开展校企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