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预算制度创新
发布日期:2024-02-12 浏览次数:次
1.概念创新
(1)在服务理念上,要跳出简单农村财务管理的圈子,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2)在服务内容上,从原来简单的财务电算化逐步扩展到农业经济统计、农村供需信息、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政策宣传(3)在网络建设中,要建立成熟稳定的网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财务管理,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最终达到高效的目的。
2.村级财务预算制度创新
农村税收改革后,为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村级债务,全面实施了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对于村级集体收入的管理,每年(月)12月底(月底),各村对下一年(下月)可实现的收入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逐项列出,报镇经济管理部门备案。经济管理部门应当在月底(年底)核对各村的收入账户和上报的收入预算。未入账的,应当查明原因,从源头上监测农村收入,彻底杜绝收入、收入、私人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新规则的建立,可以为资源配置提供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计划管理制度、支出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民主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其中,收入分配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是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例如,随着经营的多样化,农民的收入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还包括经营收入、管理收入、资产收入和股权收入。
在资产管理方面,一些发达地区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制,即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产权明确、责任明确的新型集体资产管理体系,解决集体资产所有权虚拟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是继农业合作社、土地合同、农村税收改革、重大改革措施和制度创新之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加快城市化进程,保持社会稳定。
创新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
就业和考核机制的创新也是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具体环节。在就业机制方面,可以实行会计技术岗位聘任制和会计专业管理。农村会计“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专业管理”,逐步提高会计整体业务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采用聘任制,村会计候选人可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推荐,乡镇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业务考核和工作考核,聘任期为1~两年。在考核机制方面,要实行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5财务管理方法创新
为了保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对不合适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造。创新的农村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应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监督检查、财务分析评价、财务预警、财务披露、民主财务管理等。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一个更突出的财务披露问题。由于财务披露不彻底,少数地方出现混乱,导致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全面有效地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和完善村务披露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丰富财务披露的方式和内容,规范披露程序,确保披露期限,提高财务披露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杜绝不披露、半披露、虚假披露,使财务披露成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6农村财务手段创新
实施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计算机处理农村会计工作,取代以往的手工会计,县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农村信息网查询县村级账户,监督村级经济业务,提高农村会计和财务管理效率,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具体方法可由地方政府组织乡镇管理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乡镇实施电算化管理。财务手段的创新可以实现农村会计水平的定性飞跃。
7组织创新
财务管理的组织创新包括组织体系创新和组织机构创新。目前,许多地区在镇级建立了会计服务中心,实施管理网络,明确工作职能,完善规章制度,村委会统一配备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为加强监管,市级农村财务监控中心利用信息网络系统与乡镇会计中心实施微机联网,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远程监控,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村级财务透明度。
简而言之,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法律整改,农村财务管理实现了从混乱到治理,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为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调查研究背景、新变化带来的新课题,明确新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改进不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解决矛盾、促进发展、确保稳定的有效财务管理制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