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01-22 浏览次数:次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或社会集资设立的不盈利单位,主要在服务、管理和监督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发挥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充分识别事业单位计划决策、会计、资产管理等财务风险点,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减少损失,有效保障国家事业单位的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资金支付风险主要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未按预算资金批准使用资金造成的非法支付
这个问题的根源来自于部门预算的制度缺陷。由于我国财政与部门关系不清、信息不对称,尚未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导致预算指标人员资金、公共资金和专项资金预算与实际执行不平衡。为了保证预算收支平衡,许多部门存在人员资金占用公共资金、公共资金占用专项资金的问题。
(2)财务管理风险
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普遍不高;注重资金使用,忽视财务管理,对单位重要事项和业务参与不够了解;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具体日常工作流程的有效监督。
(3)财务决策不科学
决策存在于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决策是科学、民主、标准化、程序化的决策。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公共机构中,许多管理者依靠经验做出决策,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依据,甚至影响个人意见的集体研究。决策过程不公开透明,不接受监督,造成国家资金的巨大浪费,甚至容易滋生腐败,造成严重后果。
(4)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基层财务会计观念滞后,新政策、新制度的宣传实施往往延迟,技术业务层面缺乏创新。一般来说,他们完全服从领导,缺乏工作自主能力,面对风险时缺乏反应能力和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