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财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发布日期:2024-01-16 浏览次数:

财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依靠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财务报表中的各种经济指标,获得一系列相对价值和财务指标,在此基础上衡量和分析企业的日常经营成果。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判断财务指标的增减变化,合理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
 
偿付能力分析主要采用流动比和速动比进行,这两个指标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偿付能力。与流动比相比,速动比不包括流动性差的存货,因此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进而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是税务申报评估的重要依据。这两个比例可以了解企业的可支配资金数额,对税务机关是否对企业实施破产清算、是否允许其延期纳税等税收保全措施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盈利能力分析。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主要采用销售毛利率等指标,通过分析企业销售毛利率来判断企业销售收入与成本是否匹配,成本是否多,收入是否少。在计算和分析企业销售毛利率时,还应将其与企业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企业销售毛利率是否异常。一方面,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收入虚假的问题,如金额错误、销售收入虚假增加、销售收入遗漏;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存在转移成本、摊销成本、挤压成本等问题。但需要的是,企业销售毛利率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销售产品结构的变化、采购降价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同时,收入费用率分析也可以应用于纳税评估。通过对企业收入费用率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成本与销售收入是否成比例,会计中是否存在收入少或费用多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前一年和同行业的收入费用率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企业利润表中列出的主营业务税及附加情况,判断是否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直接计算关系,通过现场检查进一步核实确认企业流通税及附加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和比较其他规模相同、生产能力相同的纳税人财务指标,确定税务检查方向。
 
同时,销售利润率也是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正常,毛利率下降可能意味着企业成本问题,检查重点关注企业成本;如果企业成本率不变,关注企业营业外收入,影响企业利润率的最大因素作为主要检查对象。
 
经营能力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可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影响。如果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加快,但企业应纳税额减少,说明企业可能存在虚增成本、隐瞒收入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结合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年率三个指标进行分析。这三个指标最终反映了企业的整体利润。围绕这三个指标的结合分析,可以实现对企业真实情况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收入少、支出多的问题。假设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加快,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下降,很可能说明企业管理中存在多列成本和隐性收入问题,应作为税务评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