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房地产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发布日期:2024-01-11 浏览次数:次
加强房地产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资金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财务预算管理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占据市场有利地位的重要途径,即财务预算管理是筹集建设资金、编制设计任务、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一旦出现问题,将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鉴于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房地产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1)完善资本预算程序,降低投资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要按照以下步骤建立健全资本预算程序:一是找准投资机会,开拓新市场,在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意见。这一步虽然不属于财务理论范畴,但有助于及时掌握项目投资的市场背景,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二是全面收集数据,准确估算投资项目所需的营运资金。在此过程中,应由工程生产、采购、计划、技术、财务等部门共同完成,工作内容应包括收集工程数据、市场调研、评价环境因素、预测重大事件概率和估算项目所需资金流量,注意[净现金增加-(机会成本+资本成本)]和投资预算,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表明项目投资计划可行,否则应修改或禁止。三是开展项目评价和决策,即根据收集的数据评价项目和决策,注意大部分投资支出应得到高级管理部门的批准,同时对于投资金额大的项目,应详细列出部分项目的投资预算,实现对整个项目实际投资支出的有效控制。第四,重新评估和调整,即在实际操作和投资运作中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项目评估,修改相关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避免投资损失。
(2)重视固定资产循环控制,加强资本预算控制
在预算的实施中,要注意固定资产的控制,避免企业内部控制不当造成的资产流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职务分离控制固定资产业务,即用户部门提出资产需求,其审批人员独立从资本预算编制岗位出发。二是在固定资产控制中,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审查组,对高技术质量要求和高成本设备采购合同进行审查。三是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控制固定资产的入账和折旧,准确估算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及时清理闲置或低利用率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三)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房地产行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要求如下:一是牢固树立综合预算管理理念或财务、业务、资本、融资预算理念,坚持战略、市场导向、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理论指导;二是将传统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制定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预算管理。
(四)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实现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其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在房地产企业全体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鼓励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素质;三是建立责任、权利、利益、奖惩制度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最大风险来自资本管理,同时房地产企业具有投资资金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在项目规划阶段,应准确估算项目投资和成本,并根据经济效益评价和投资决策。但鉴于我国房地产行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整个国内房地产市场为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即从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员建设和管理、建立资本预算程序等角度加强和控制,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