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公路养护与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发布日期:2024-01-10 浏览次数:

一、前言
 
公路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战略基础)设施,是资源运输的主要渠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有效管理公路。除了建设新公路的规划外,现有交通线路的维护也非常值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涌入公路维护市场,公路维护机构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此外,由于我国新(机构)会计准则的实施,如何将新会计准则与公路维护机构相结合,已成为相关会计人员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些单位来说,加强和完善其财务管理相关机制已成为这些单位面临的挑战。
 
二、公路养护与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公路养护理论
 
1、概念
 
公路养护是对已建成通车并交付使用的路段进行维护和日常维护。维护是针对所有已建成通车并交付使用的路段,而维护是针对路段损坏的部分。
 
2、分类
 
小修保养:对辖区内公路设施轻度损坏的位置进行保养修复,防止轻度损坏进一步升级,影响公路正常使用。
 
中修工程:是维修加固公路,包括沿线设施一般损坏的地方,使其恢复到原有的技术状态。
 
大修工程:公路及其沿线设施损坏较大时,应进行全面维护,使其达到损坏前的使用标准。
 
改造工程:对不能满足线路使用强度的低等级公路进行升级维护,提高交通运行能力,提高公路等级指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论理论
 
1、概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对预算、分配、调整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是该单位相关事业费用和预算范围以外的收入。
 
2、原则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事;
 
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
 
处理好事业发展需求与资金供给、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小规模养护资金难以管理
 
如今,资金消耗较少的公路养护项目由养护单位自行管理。在养护过程中,资金需要分配到各个路段和部门,这使得规模较小的资金更加分散。此外,如果养护单位对辖区内具体建设项目部的监管制度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很难确定这些分散的资金是否真的按预算使用。虽然大型养护项目可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然而,小规模养护项目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因此小规模养护项目的资金非常随意。在养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见踪影、账户信息不清等问题。这使得小规模养护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更加困难。
 
(二)财务管理水平低
 
这类单位的管理水平停留在十几年前项目完全没有竞争的阶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这类单位的人员大多以公路养护为工作重点,认为单位财务管理也很重要的部门很少。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公路养护工作。然而,他们忽视了燃油税改革后公路养护资金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完成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资金,才能用有限的资金完成公路养护工作。此外,公路养护机构大多是公路养护人才,不了解会计知识,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很少。因此,这种现象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的。
 
(三)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公路方面的投资比例逐渐增加,公路护理投资的资金数量也在增加。然而,分配给公路护理机构的维护资金监督制度并不完善。由于这些项目是长期的,过长的时间会导致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大大减弱。这导致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违反相关规定的现象,如不签订合同、不及时预算结算、缺乏验收文件等。如果项目发生变化,缺乏有效的信息凭证不仅会给内部管理带来麻烦,而且会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它不仅会给变化带来不便,而且会对结算产生严重影响。违反规章制度的审计和总结非常随意,这是资金损失和账户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缺乏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这类机构在制定预算时总是非常认真,尽可能多地思考哪些地方需要资金,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然而,在真正批准后,他们“不会花钱”,甚至不会乱花钱。资金拨付给维修单位后,其使用情况完全符合单位的主观意愿。资金的使用与预算计划有很大的不同,非常随意。公路养护项目支出在整个公路事业单位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提高公路养护预算的执行率已成为首要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预算的绩效考核不仅考核其执行情况,还从侧面考核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理。如果编制不符合常理和科学,自然就无法合规完成预算。由此可见,有效的预算考核制度将更有利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