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财务风险和绩效分析
发布日期:2023-11-23 浏览次数:次
并购的财务风险和绩效分析
1.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1)并购定价风险
在宝钢集团对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的并购活动中,由于收购方和被收购方都是大型上市企业,宝钢集团可以通过对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披露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大致了解八一钢铁集团的内部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具体的并购案例中,影响并购定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信息不对称。在并购案例中,宝钢集团收购八一钢铁集团的部分原因是响应政府号召,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为了更好地发展,集团还必须通过并购活动更好地发展壮大。由于收购方掌握被收购方的信息数据与被收购方内部的实际财务数据不对称,也可能是被收购方故意隐瞒部分财务信息数据,最终导致收购方在并购活动定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存在隐性成本。八一钢铁集团股权结构大部分属于国有,集团属于大型国有企业,资产产权难以区分并购活动,内部职工养老保险成本、退休职工安置成本相对较高,是真正的隐性成本。
(2)融资风险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宝钢集团2005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销售利润率达到10%,而2006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销售利润率达到8.05%,在企业行业竞争排名中处于中上位,整体经营实力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从2005年和2006年宝钢集团财务报告数据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集团现金流足以支付企业的贷款利益和日常费用,说明宝钢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支付风险
通过对宝钢集团2005年财务报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现金流量达到107.18亿元,而八一集团的收购活动只需30亿元。同时,宝钢集团在2005年左右的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对其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合理,各项财务指标相对稳定,企业负债偿还压力较小,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强。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4)财务整合风险
在宝钢集团对八一钢铁集团的收购活动中,由于被收购企业属于大型上市企业,财务体系相对独立,并购活动结束后如何成功整合两集?F之间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都比较困难。在并购活动中,宝钢集团属于强者,八一钢铁集团属于弱者。就企业发展规模、内部生产规模和盈利能力而言,宝钢集团在行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八一钢铁集团在行业排名中相对较低,连前30名都挤不进去。由于并购双方整体实力差距较大,并购活动后的整合活动也需要宝钢集团将专业人才和资金插入八一钢铁集团,以更好地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并购活动开展前,通过数据调查得出结论,宝钢的产能可达2000多万吨,而八一钢铁集团的产能只能达到宝钢的四分之一,但两者在内部员工规模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企业的内部文化和管理机制。此外,由于宝钢集团与八一钢铁集团所在地分开,并购活动后的资源整合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2.八一钢铁集团并购绩效分析
通过对八一钢铁集团财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财务数据在并购活动中进行了修改,每股收益和资产收益率明显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并购完成后,八一钢铁成为宝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宝钢向八一钢铁出口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丰富了八一钢铁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详见表3。
3.宝钢集团并购绩效分析
通过分析宝钢集团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并购活动结束后,宝钢集团的业绩有所提高。并购活动结束后,宝钢集团连续多年盈利,可通过表4了解。
(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2005年,宝钢集团聘请相关研究机构对八一钢铁集团进行数据调查;此外,由于宝钢集团属于上市企业,国家对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披露控制严格,容易获取相关财务信息。因此,宝钢集团开展并购活动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2)并购活动结束后,从宝钢集团披露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宝钢集团在资源整合阶段的资金使用量相对较大,但仍不影响集团的正常运行。
(3)并购活动结束后,宝钢集团仍可从其披露的财务数据中发现,现金流仍然充足,不影响集团的日常运作。
(4)宝钢集团并购后,虽然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整体盈利能力仍在上升。并购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并购后的资源整合,但仍不影响宝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