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山西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3-09-03 浏览次数:次
影响山西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本来源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融担行业资本来源的可持续外部影响因素。(1)山西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山西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能够为金融银行的发展提供有限的资金支持。(2)融担行业的经济政策导向。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各类资金的投入程度。目前,山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经济政策。(3)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金融市场在区域内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山西省金融机构由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积极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金融市场环境。(4)行业社会认知的范围和深度。正确认识金融担保行业及其作用,为行业资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5)金融机构的态度。银行在保障和支持中小企业方面自然主观性不够。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虽然需要评估支持中小企业、农业、农村、农民等业务指标,但对商业银行企业经营本质的需求导致了支持担保机构的业务动机不足。
2.融资担保行业资本来源的可持续内部影响因素。(1)机构本身的整体经营状况。具体涉及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效益结果。业务范围主要指客户数量。效益结果主要指财务收入。机构只有正常运作,达到目标效益,才能对外资产生足够的吸引力。(2)原有资金有效运作。可持续发展是在现有资本总量的情况下,向现有资本Y源要求效益。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共有235家融资机构,注册资本211.89亿元,但融资担保金额仅为318.62亿元,资本放大倍数不足2倍,资本规模效益不足40%,原有资本运营不到位,难以吸引其他资本来源,影响资本向行业的流动和集聚。(3)机构辐射布局。机构辐射布局主要是指融资担保机构在一个区域内对客户认知的影响和客户办理业务的触及。
3.山西省金融承担行业资本来源存在问题分析。(1)持续财政来源资金有限,现有资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资金运行效率低。(2)机构布局不合理、分散,缺乏设计。主要表现:第一,大多数是由市场自发产生的。在设立的机构中,政策担保机构由政府确定,其他机构的布局选择得到了广泛的审查。第二,现有机构的辐射效应是分离的。11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金融体系,主要辐射市县。太原省会城市没有领导机构,未能形成省会辐射市、市辐射县的辐射体系。第三,现有的市场布局结构是不平衡的。目前,山西省一半的金融机构都设立在市一级,实际市场已成为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不稳定,市场结构复杂,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2)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的可持续外部影响因素。(1)宏观政策取向。机构制度、机制和监督政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外部机构和机制政策。(2)财政和税收支持政策。金融机构是一个“微利润”产业,具有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需要政府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伸出时尚的手进行调整和指导。(3)政府职能的发挥。目前,山西省由金融办公室负责监管。但在实际监管中,由于缺乏行政监管权,金融办公室无法充分发挥实际监管效果。(4)监管机制的显著影响。目前,管理措施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监管规定简单不平衡,注重信用风险监管,对担保公司市场缺乏详细的监管指导。
2.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的可持续内部影响因素。(1)核心权利人。核心权利人作为整个机构运作的核心,无论是机构制度的制定还是企业业务的发展,都是核心权利人意志的体现。(2)员工素质。员工是机构具体制度和业务发展的执行人员,执行力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3)管理制度。对于金融行业本身来说,一套规范的公司运营管理标准和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是其规范运营和运营的基础,也是防范风险的基石。(4)市场客户的认可度。
(3)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金融业务发展的可持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家金融政策、社会认知、发展氛围和市场金融需求。
2.融担行业业务发展的可持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业务产品和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