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发布日期:2023-07-18 浏览次数:次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未偿债务,给企业带来灾难性风险。财务风险防范要求企业始终关注到期债权和债务,储备必要的现金,以应对未偿风险。事实上,许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被迫关闭或破产。根本原因是现金短缺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导致资本链断裂。因此,企业经营者需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
一、建立现金流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经营能否维持,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货应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虽然目前企业界对综合预算管理有不同的看法,但世界500强企业中90%建立了综合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尽快采取预防措施。为了准确编制现金流预算,企业应总结具体目标,以量化的形式表达预期未来收入、现金流、财务状况和投资计划。同时,未来现金收支以周、月、季、半年或一年为预测期,建立滚动现金流预算,掌握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关键因素,如销售资金回收、应收账款回收、投资金额、投资时间等,采用敏感分析方法,制定动态现金流预算计划,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表现主要包括:现金流不足,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现金急剧下降,应收账款急剧上升,资产周转率急剧下降,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通过对偿付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特别是有形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倍数等。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资产总额。比例越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产权比率=债务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利息倍数=利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反映盈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通常,利息倍数越高,企业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就越高。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营业务利润率代表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变化指标,反映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净收益。指标越高,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
成本利润率表示利润总额与企业成本总额的比率,表明企业为盈利而付出的代价。指标越高,企业为盈利付出的代价越小,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比例越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越好。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自有资本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比例越高,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保护就越高。
三、建立严格的月度分析制度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随时监控不利指标信息,建立严格的月度分析制度,将实际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如现金循环不良、应收账款增加、流动性差、库存周转率降低、融资困难等,及时分析原因和过程,采取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如缩短信用期、现金折扣、鼓励客户提前支付、制定奖励收款制度,积极联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努力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